祝枝山特意为之撰写《梦墨亭记》,传之后世。祈祷首先是信心,信心是指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它包含对神的衷心信赖,对神的彻底降服。信心是针对不可见的、也不可能被观察的事物的确信。
我撰写这封信函是尝试将我认为最重要的建议纳入其中。如此,我的说话是传达世界各地无数信众向主教会议提出的意见。即使是那些未接受信仰并想表达其想法的青年,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激发我提出新的问题。
尽管在教会与皇帝之间存在着摩擦与误解,但乾隆对郎世宁这位老传教士依然表现出了真切的依恋之情,他甚至亲自为郎氏撰写墓志,足见其怀念之情。
3.每一个主教可以自己以信仰为主题撰写一牧函,在撰写时考虑到那些委托了给他们的教友们的特殊牧灵环境,并提醒他们梵二大公会议与《天主教教理》的重要性。
自天主教传入我国,传教士就开始尝试用中文撰写、编译和出版教理书籍,利玛窦、庞迪我、艾儒略、高一志、阳玛诺等人都留下许多作品,也培养了极少数的中国籍司铎。
然而,从上面统计到的128中图书,除了各种自己编辑、写词和谱曲的歌集之外,内地作者撰写的礼仪论文和翻译的中文礼仪图书却寥寥无几,礼仪与本地化研究方面的原创专著作品更属凤毛麟角。
所有四福音的撰写者都称她为耶稣复活的见证人,在若望福音中,她是耶稣复活后第一个遇见耶稣的人,也正是她把这个好消息传递给耶稣的门徒们。
今年是2007年教宗本笃十六写给中国信的十周年,现任教宗没有撰写新的文件,说明该信仍是教廷处理中国问题的指南。
当时,本人正在物色能够藉亲身经历为《公教文明》(LaCiviltàCattolica)撰写中国主题文章的耶稣会士,我于是接触他,向他询问相关的联系人信息。
这段为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祈福和祝福及寄予希望的话是沙百里神父当年为中国所撰写。(参见2008年4月18日信德网,4月20日《信德报》第335期第5版“北京奥运会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