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门教堂本堂张天路神父:我从事外事工作10年,对傅主教比较了解,他在神修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他提出构建五型教会的理念:圣事型,道德型,文化型,服务社会型,民间外交型。
我们知道,若瑟是一位卑微的木匠(参阅:玛13:55),与玛利亚订了婚(参阅:玛1:18;路1:27);他是一位「义人」(玛1:19),随时准备履行上主透过法律(参阅:路2:22,27,39)和四个梦境(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成功举办。
(一)从首张中文世界地图看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一五八二年,利玛窦抵达中国澳门。次年,利玛窦模仿佛教僧人衣着打扮进入广东肇庆。
接受我们告解的是主祭张昶神父,他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二位神父。在近二十年间,我每年随母亲去衡阳教堂赶四大瞻礼,虽与神父接触不多,但我的心却被他征服了。
张仲军神父,38岁,姊妹四个中排行老大,自小立志跟随基督,初中未毕业就跟着老神父到处传教,后来进了修院,终于圆了神父梦,成为白水堂区建国以来第一位天主教神父。
其中有张学良夫妇晚年定居美国后经常前往做礼拜的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堂圣堂外景,有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之孙杨瀚及其女儿在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堂内的合影,有张学良将军在夏威夷给张氏帅府博物馆的回函和赠送的福传小册子
大屏幕上播放了青年们为修女们特意制作的视频,有修女家人们对修女的关心鼓励,也有修女们自己的心声告白,视频的结尾是本堂张锦洲神父对修女们的祝福:愿天主降福所有的母亲以及修女们,健康喜乐,活似圣母玛利亚。
直到大学期间,更确切地说是遇到张拙老师后,我才真正地喜欢和老师交往。遇到张拙老师是在大二那年,他任教我们的《古代文学》这门功课。同学们很喜欢听他的课,连平时不怎么爱听课的我也被张老师的讲课风采所迷倒。
“宗教与环保”学术研讨会开幕辞信德文化研究所张士江2002年8月24日星期六尊敬的陈部长、各位领导、学者专家、宗教界的同仁朋友: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宗教界发起和共同参与的“宗教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