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味不是个粗野的人,他时常向天主献上诗歌,表达他的喜悦、悲伤和懊悔。「在他的眼中,世界绝非死寂的景色:随著事物揭露其原貌,他觉察到更大的奥秘。」
教宗主持三钟经(梵蒂冈新闻网)「好种子和莠子代表的不是抽象的善与恶」,而是「我们这些可以跟随天主或魔鬼的人类。」教宗方济各7月19日主日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如此清楚明白地论及当天主日福音中的比喻。
信中表明,敬礼场所必须向众人传递“和平与爱的讯息”,而不是用来“助长分离和歧视”,因为“此时世界实在需要回应各宗教的呼唤,力求实现团结互助及巩固人类共存和兄弟情谊的价值”。
他说:“怜悯不是纯粹的物质性情感,真正的怜悯是与受苦的人一同受害,承担他们的痛苦。”他请众人扪心自问,每当读到有关战争、饥饿或疫情大流行的新闻时,“我是对这些人怀有怜悯之心吗?”。
因为未来在于今天的建设,这建设靠的不是单枪匹马,而是藉著团体与和谐”。
这犹如镜子中的浮动,在其中爱天主和爱近人彼此相互反映,而不是一个存在而另一个不存在。这浮现的图像向我们显示,身为基督徒,我们如何具体地生活。
我们每个人,这个时代的男女,都蒙召实现和平,而不是对此无动于衷。我们蒙召每天和在生活中的各个环境中,向弟兄姐妹伸出援手,他们需要安慰的话语、温柔的举动和团结互助。这是天主交给我们的任务”。
“但我们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不是单独生活,而是与其他人一起生活。他们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所以,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这个大家庭叫伊拉克”。
这位热心教友指出,「在菲律宾,人们常说,很多人领受了圣事,但很少人接受了福音:不是每个人都身体力行福音的教导。唯有借由持续传教的要理讲授,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单一团体,不是我们在隐修传统上所习惯的那样”。这个建筑群有6处彼此分离的隐居点,它们一起运行,但相互独立。每个隐居点形成一个小隐修院,但不同团体的隐修士却也彼此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