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少耶稣会士来自世界南半球,尤其是亚洲国家,这对耶稣会意味着什麽呢?答: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地理性质的问题,而是灵性上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应认识教会的清新气息。
神父之前就知道这个人的生活,对他的行为大感惊讶,於是问他:‘请您告诉我,您在什麽时候感受到心灵被天主触动?是哪句话打动了您?’他答道:当您说让我们换个话题的时候。
耶稣知道什麽是痛苦,祂理解我们,安慰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就如祂对圣方济各和圣雅钦大,以及历代圣人圣女所做的那样。伯多禄宗徒在耶路撒冷坐监时,整个教会都为他祈祷。
这就是教宗为什麽说生态悔改需要从整理自己的家开始,首先要不污染环境、做好垃圾分类、教育儿童青少年,进而实现您之前所说的选择,或者产业界本身应该作出的更大抉择,甚至是政治的抉择。
奥斯维茨比世界任何其它地方更能展示人对其他人行恶究竟到了什麽地步。奥斯维茨的恐怖不可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重现。圣科尔贝是我们的主保和我们的典范。
福音中荡子的比喻绝非偶然,天父确实在等待祂的子女,从远处就看到他回家,让他明白什麽是慈悲。教宗接着要求青年警惕自我参照和自我中心的态度。我们现处的文化非常自私自恋又顾影自怜,忽视他人。
他们为什麽愿意到公教学校就读呢?因为他们感觉到一种气氛,一种环境,一份对人性尊严的尊重,这些在其它学校都感觉不到,即使公教学校也有许多欠缺。有时,这些学校缺少经济支持,资金匮乏,国家并不提供帮助。
耶稣与魔鬼搏斗,与邪恶搏斗,这不是什麽陈旧的事,而是非常现代的事,是现今每天的事。耶稣给我们带来的火是在我们的心内。
然而,我们得自问,如果我们对天主和人持守忠信,这会发生什麽事呢?教宗答道:「当我们回应天主时,必定会展开一个进程,发生某件前所未闻的事,把我们带往绝对意想不到的境界。」
一个省思的教会必须清楚让人们知道福音的基本核心是什麽,那就是天主藉着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所彰显的救赎大爱(《福音的喜乐》劝谕,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