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神父们提议成立宣讲团,哪个地方需要,神父就上哪个地方去,到一线宣讲,帮助地方教会的福传工作,这是一件很感人的事情。第二是最近两位新教友的分享和他们的关心,强烈地挑战了我们传统的福传方法和观念。
很可能机构与地方民政部门合办或者代为抚养的协议中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中需要很多细节上的协商。一位河北的修女如是说。一位法师也指出: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在遇到问题时有相互推诿的现象。
去这样一片古老的土地,加入这样一种古老而精致的文化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学习语言、熟悉该国的风俗习惯——总之,要学习一切所需,好能真正地与当地人民相处,好能以服务的精神来建立起地方教会团体
当中有许多国家经验到上述各种景况,却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架构,供应流离失所者的需要。」
二者并非彼此割裂的学科,而是在一种深刻的“互释循环”中,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天主教的全幅图景。缺少任何一把钥匙,我们都将只能在门外徘徊,无法窥见其堂奥。
这位七十一岁瑞士籍神父告诉天亚社,一般身心障碍者因受限于生理及场地条件,没有机会、也不知如何去为自己规划健康计划,导致体能及健康状态比常人快速退化,因而产生了健康医疗、照顾、经济、生活品质等多重问题,需要大众更多关心与支持
张士江神父(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上午)回顾过去:艰苦创业 1.前辈神长和领导们的支持 2.当时教会的需要 3.信德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各地,服务省内外。
虽然此刻我们不能明确表示永远都不应使用核能,但我们需要有机会认真思考。最好的讨论方式是甚么?该怎么去做呢?我们应该像德国人一样,首先停止使用核能,即使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这进程。
青年的信仰见证更具活力有效,是世界特别需要的。 整整一年前,去年八月六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就为本届世界青年日发表了文告,而参加本届世青大会师的青年们必定已经非常熟悉教宗文告的内容精神。
负责筹划活动的蒋祖华告诉天亚社:「台湾民众在农历七月里习惯有祭祀和普渡;有需要时就会去拜拜,希望诸事顺利,不顺利时就会拜得更多。这是人性的需要,我们信徒也是有这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