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人不是老师,但他却是需要帮助的人,巴克楚感觉到了帮助他人的美好感觉。从那以后,巴克楚觉得每个人都可能是老师。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一切都满怀尊敬,就像尊敬自己的老师一样。
在受难的前夕,耶稣祈祷的地方,是一个园子(若18:1),就在那里,他被犹达斯出卖;伯多禄否认老师,也和这个园子牵上关系:“我不是在山园中看见你同他在一起吗?”
这个我们应邀在似乎走向世俗化的社会中重新聆听和重新认识的天主,不是随随便便的天主,而是爱的天主。在这篇讯息中我们有教宗训导的两个大因素:信德和天主是爱的优先地位,因为天主的面貌是爱本身。
这位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在家庭中,她和蔼可亲,把儿媳当闺女一样对待,不是给其洗洗涮涮,就是缝缝补补,每当儿子媳妇下班回来,她总是烧好饭等着。
他们的整个生活,就是按照圣经当中天主给梅瑟的教导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在我们去朝圣的时候,正好遇到犹太人的新年,我们中国人的新年是欢天喜地,饮酒庆祝,但是犹太人的新年,他们是放下所有的工作,合家人出来到圣殿去祈祷,而不是狂欢
耶稣告诉我们不要做表面的基督徒,不是整天说主啊,主啊就能进天国,而是按天主的话去做的人。今年67岁的孔玛利亚是辽宁朝阳堂区的一名普通教友,虽已领洗入教20年,却在最近才获得新生。
教宗列举这些要素时非常亲近穆斯林,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不断展现对穆斯林的关怀和开放胸襟。我们支持他的所有行动和智慧,因为今日世界需要教宗方济各这种有权威的声音。」
上主天主来到我们中间,是为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最後,教宗邀请信义宗教徒在大公合一的共融精神下,陪伴天主教徒在慈悲禧年中重新发现天主的宽恕及兄弟相亲相爱的美德。
教会不是一个整天绕着同样的问题打转的封闭系统。」教宗强调,教会「生气蓬勃,临在於人们的现实中,既不安於现状又懂得激励人心。教会从不疾言厉色」,她是耶稣的身体。
教宗结论说,殉道者的见证表明,那带来喜乐及持久和平的,不是世俗享乐或尘世权力,而是对天主的忠贞及正直廉洁的生活。这种人生观并不减低我们对现世的关心,好似我们只注视来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