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若望宗徒在他的书信里这样说:“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们也真是如此。”(若一3:1)这是圣若望对自我的肯定,肯定自己是天主的孩子。
今天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出谷纪第32章第7到11以及13到14节,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德前书第1章第12到17节,圣路加福音第15章第1到32节。
(雅1:21-25)圣雅各伯在此指出了读圣经与读一般书不同:读书是为获得知识;而读圣经却是为生活。
在宗徒大事录中,大部分的篇幅是记载圣保禄宗徒的;在宗徒书信中,圣保禄使徒的书信又占了绝大部分。他虽然是流产儿式的宗徒,可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非常丰盛的。
大殿的马赛克是当时传福音的方式:中世纪称之为黑暗时期,文化水平很低,大部分为文盲,当时传教士是主要的知识传播者,故此教会决定圣经以艺术形式呈现,编篡一本称之为“穷人的圣经”(Bibliapauperum)的文盲书,
希伯来人书告诉我们:“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希11:1-2,8-19)。信德,严格而言,不是一个人的德行,而是一种外来的赐予和人的接受,通过信德,人看到了未来的确实的事实。
正如希伯来人书所说:“天主在古时,曾经多次以多种方式,借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祂借着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希1:1-2)。
我想到《希伯来书》那段精彩的文字(参阅:希十一),作者列出从埃布尔尔开始整个信德见证人的谱系。
我的书也都在社会出版,因为台湾教友不算多,一般教会的书第一次印刷也就只有1000本左右,还要卖二三年,而我的书一年里就卖了几万本。
编后语:三位身残志坚的教友故事已经陆续在本报登载完了,如果仔细阅读了本文以及7月31日的3、4版《一位折翼天使的顽强人生》和9月4日第3版《王亮亮的顽强人生》,你的心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三位普普通通的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