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各式各样的恐怖主义和国际犯罪,和平也受到那些扭曲教会真正本质的基本教义主义和狂热主义危害──这些宗教原本都蒙召要在各民族间培养共同友谊与修好的。
所有关于「大公主义」的写作和重要发言,主要都是来自我们天主教的: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直到我们现任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天主教一直都孜孜不倦地找机会与其它两个主要基督信仰教派交谈。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全球扩张和信众结构的变化使两教关系、宗教自由和宗教多元主义日益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不过目前无论是断言20世纪是白人主导基督教的最后一个世纪,还是宣称基督教已与西方脱钩而成为后西方宗教或多中心宗教
关于杨森主义和白拉奇主义的思想教宗在牧函中也提到,在帕斯卡的写作中涉及天主的恩宠与人的本性,以及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1656至57年,他受杨森主义者的委托为他们辩护,发表了18封信函。
他向本台表示:我提出的途径超越严格主义和宽松主义:显然,教会不能只采取‘维持现状’的方法,但也不应该寻求不顾教会传统道德的折中办法。
教宗最后说:藉着这三种态度,你们就能实践你们的圣召,避免‘安定’的诱惑,因为安定与存留在耶稣内毫不相干;你们就能避免封闭和‘内在主义’的诱惑,尽管它是甜的
为此,教宗重提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指出推进大公行动,不要阻碍天主上智的途径,亦不要妨害圣神的未来推动(《大公主义法令》24号)。
这不是耶稣的做法,而是自私主义。那几块饼、几条鱼,藉着天主的分享和降幅,喂饱了所有人。要注意,这不是魔术,而是一个‘标记’!这标记邀请我们信赖天主,这位眷顾我们的天父。
教宗说,基督徒要与物质主义的诱惑作斗争,因为它会窒息真正的精神与文化价值;要与无节制的竞争作斗争,因为它会产生自私和冲突。
然而,我们的分裂虽使基督那天衣无缝的圣袍受到玷污,但尚未完全毁坏全体领受洗礼的人因圣宠而来的密切合一(参:《大公主义法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