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十四15)教宗阐明:“没有爱作为我们的基础,其余的一切都是徒劳的。爱不是来自我们的才能,而是天主的恩宠。”“爱的圣神将爱倾注在我们的心中。祂让我们感到被爱,教我们如何去爱。
这力量让陆徵祥得着一般中国人少有的爱和超越:我以自己的方式和从我祖国的角度思考福音书。在其光明的照耀下,我又重温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以来所遭受的和正在继续遭受的屈辱,中国的贫弱成为全球的笑柄。
记:您是如何看待“爱”的?徐:天主就是爱。
只有父母对孩子们的那种不计成本、忘我牺牲的爱,才能相对地表达天父对我们每个人的圣爱。
因为父、子、圣神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是永恒的爱,被爱,接受并回应爱的关系性的存在。
爱,在书本上和年轻人身上,是浪漫的、轻松的、充满喜乐的。然而,对于经历了“爱的责任”,“爱的使命”和“爱的重担”的父母等“爱的实践者”而言,爱,却是包含着血与泪的挣扎。
茫茫人海,主拣选了卑微的我,让我的生命在主的爱内成长,生活中既有喜乐相伴,也有痛苦相随,但我跟随主的心不曾改变。因为在我人生的每一段旅途我都清晰地感受到主爱的陪伴。
刚开始,孩子们并不配合,她感觉很痛苦,在祈祷时她向天主祈求更能发现孩子们的需求,让她能更爱他们。
第二条是: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再没有别的诫命比这两条更大的了。(谷12:30-31)显然,我们爱天主,是我们爱人的动力;一个基督徒不爱周围的人,怎么能说他上爱天主呢?
教宗说:耶稣借着这个行动邀请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就像他爱我们一样。晚餐后耶稣到橄榄山园祈祷,心中忧闷至极。教宗说:这个时候耶稣提醒他的门徒要醒悟祈祷,不要对邪恶失去感觉,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