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关心此运动的人,都应对此有清楚的认识: 一、个别成员片面地追求“圣神奇迹”、“神恩”(如异语、先知话、治愈),忽视了信仰中最基本的爱德和信德。
更何况,我的生母一直在关心我,是她的果断和牺牲,使我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培育导师陪伴我,关心我,告诉我在修道院继续学业的同时,我会找到所需要的帮助。现在我很感激他们对我做的这一切。在那一刻,我想到耶稣的邀请,祂让人舍弃一切跟随祂。
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慷慨,更是对伤者康复的持续关心和负责到底的承诺。这个撒玛黎雅人的行为,完美诠释了“爱近人如爱自己”的真谛。他的爱,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位乃至历史恩怨的界限。
因此,每一位有需要者、贫穷人、受苦者、临终者、离乡背井者、囚犯、病弱者,都是若瑟不断守护着的那位“婴孩”。为这原因,圣若瑟被呼求作不幸者、有需要人士、难民、受苦者、穷人和临终者的保护者。
借此机会,我们向沈主教提出了许多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关于他的信仰与圣召经历,牧灵工作经验,以及上海教区的现状怎样、未来如何发展等。沈主教坦率而诚恳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但若社会上某一个阶层受到不平等对待,那么,这现象就成为社会学关心的课题。受歧视的阶层通常以种族、肤色、国籍、语言、年龄、性别、某类疾病、甚或生活方式、政见、职业、宗教等来区分。
为在香港和大陆之间延续拯望会修女们的爱心行动,袁引修女入住老人院后,她的学生们自发成立了冀望团体善会,旨在继续关注、关心和支持地方教会。
在贫穷及遭遗弃者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基督的面容;我们爱并帮助穷人,我们就是爱基督,服事基督。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这世界不再有违反人性尊严、歧视、虐待之事,因为这些往往是造成赤贫的原因。
她们大多在偏远地区、乡村、诊所、孤儿院和麻风病院,为穷人服务。我们在圣堂遇到的这位高龄修女姆姆,自圣家献女传教修会的创会初期就已进会,她在穷乡僻壤为病人或穷苦无依的孤儿和老人服务了数十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