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教宗去年6月23日在梵蒂冈西斯汀圣堂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时,敦促他们不要忘记那些生活条件非常艰困的穷人,他们的声音不被人听到。因此,他邀请艺术家们“成为他们无声呐喊的代言人”。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王国政府与盟军在卡西比莱(Cassibile)签署停战协议,意大利无条件向盟军投降。协议签署后,德国纳粹军队占领意大利。
正如在西斯廷小堂里米开朗基罗所画的“创造亚当”的场景中,天父的手指触及人的那只(手指);这里也是这样,我们的救援开始之际,人性与天主性相遇;在童贞玛利亚宣告她的“是”的受降福的瞬间,他们柔和而奇迹般地相遇了
礼仪本地化的路径、基督宗教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张文西神父,圣经博士,河北神学院教务长,信德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化和礼仪本地化是互相影响的,是双向的,我在学圣经中发现,古犹太文化与中国的古文化非常接近
对观福音并未明显地提到耶稣亲负十字架,而是位过路客——基勒乃人西满。这个事件在苦路的第五处纪念,西满被迫背负耶稣的十字架(谷15:21;玛27:32;路23:26)。
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山西霍州的王双英是名新教友,孙子刚满月正需要她的照顾,而9月份又正值农忙时节,当本堂神父宣布此次培训活动后,别人都因为忙不愿意参加,王大姐却自告奋勇报名,只身一人从霍州来到西安;西安南堂慕道班王凤琴老师
为便于信友阅读和理解,以适应中国文化,传教士们竭尽全力用汉文译书著书,利玛窦、罗明坚著《西字奇迹》、《西儒耳目资》就是研究用罗马字为汉字注音,帮助教士读认汉字,有力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使福传取得丰硕成果
西满得到天父的启示,而宣认道:“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这其实不只是西满一个人的认识,而是他作为小班长,代表整个宗徒们一起的“信仰宣认”。
在全图中,有两位西方人列入其中:马可波罗与西儒利玛窦。前一位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后一位让中国人知道西方。利玛窦手持望远镜,瞭望天空。对康熙皇帝而言,利玛窦代表着所有来华传教士要效法的政治上的正确典范。
到后期,又有一个人加入到了这种愉快的交流中,他的家就在教堂的附近,村里的人都叫他杨二愣子,他加入后,条件就更好了,每次神父我们都会泡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聊信仰、聊人生、聊村里的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