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巴黎圣母院:善与爱
2012-03-26

步入教堂内,拔地而起,直指穹顶的高大石柱支撑起轻盈秀美的弧形骨券。早期罗曼建筑的沉重柱墩,在这里经过简单的处理后,神奇地变成了一束束细长轻快的线柱,穿越几层高度后直飞拱顶肋底。

我为堂嫂当说客
2012-03-29

一向对教会持反对意见的堂嫂,静静地听着……2012年1月8号,堂嫂一家走进教堂,望着历尽沧桑的堂嫂和家人跪伏在教堂里,我不由从心底呼求主:仁慈的主耶稣啊,求你拣选他们回归到你的家中

朝圣路上没有“多余”
2012-05-18

我曾在江浙朝圣之行中参观完教堂之后,也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里记录了侵华日军对我同胞的残酷迫害,让我心里非常沉重。

我信从了他
2012-07-09

后来工作之余,跟他去了几次教堂,并不明白弥撒是什么,只是当时那种肃穆、安静的氛围影响了我。但由于性格的原因,我不相信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所以一年过去了,我并没有皈依基督。

“纪法一记”背后的故事
2013-06-13

瞻礼日我们都要步行到十多里以外的教堂去参与弥撒,主日、平日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由父亲带领念经。

老会长马吉林
2013-12-06

几年后,在老会长不辞辛苦的坚持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教友们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堂

马可波罗与张掖
2006-02-07

年马可波罗在热那亚战争中被俘,在狱中结识了比萨人鲁思梯谦,由鲁思梯谦笔录,马可波罗口述的东方之行的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又译成名为《马可波罗行记》或《马可波罗游记》,1324年马可波罗病逝,葬洛伦索教堂

乾隆和朗士宁
2006-03-15

1715年这位二十七岁的意大利人,以耶稣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东方,先抵达澳门,后来到北京,居住在东城外的东堂(又称圣约瑟教堂)。由于他擅长绘画,在1723年9月15日被召入京西海淀的如意馆内工作。

我国最早的朝圣地
2003-08-14

先把灵柩暂停在近岸的教堂中,便于人们前来瞻仰遗容。第二天,重新启棺,见容颜如生,异香四溢,犹如熟睡一般。随后又恭迎圣尸到山麓的圣母堂,马六甲万人空巷,争先恐后前来参与恭迎盛典。

怀念一位修士
2004-02-03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带我去圣堂,我家离圣堂很远,约有10公里,每个主日天,我就拽着母亲的衣角,步行去教堂。在教堂内有一位像乞丐一样的老修士,当我第一眼看见他时,那样的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