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23:34)因此,宽恕的根源和准则皆是来自于天主;“宽恕”不是一个立刻就能了解或很容易接受的话题;其实,“宽恕”常常看似是以表面上一时的“失”,换来长期真正的“得”。
他对以怨报德者和作恶多端者慈悲为怀(路6:35)。”天主以宽恕和慷慨超越了人类的公正。为什么我们对一个以慈善平等对待善人和恶人的天主如此不满?有人曾设想过葡萄园主的故事会怎样继续。
教会必须准确地活出耶稣在公开传教之初时所说的话:“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路4:18)。
(路6:32-33)。并且他总结说:“但是,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善待他们;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如此,你们的赏报必定丰厚,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子女,因为他对待忘恩的和恶人,是仁慈的。”(路6:35)。
他寄语今天的家庭,勿过于保护子女,“太过保护、不让他们去走自己的路的话,他们一生都不会走自己的路,这会是毁了他们的。”来源:号角报(内容有节选)
人们同主教和教宗之间的交谈一旦走上这条路,这交谈便是真诚的,于是有圣神护佑。可见,与教会同心同德并非只涉及神学家。
看,你们的赏报在天上是丰厚的(路6:23)。——题记前言人生在世,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在那段最苦恼、最忧伤、最消沉、最自卑、迷茫而窒息的时光里,父母、姐妹,诸多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抚慰,特别是作为基督徒的母亲常跪在天主台前虔诚祈祷,苦求天主赐给他生活的勇气。
家里只有不到两千块钱,并不是因为我们夫妻都从事教会服务事工,没有生活上的补助,是有的,只是我们夫妻会将所有收入拿出十分之一做奉献,还会适时帮助那些从事传道的人,同样作为为主做工的人,我们能够体会到从事这个事业中的苦,
自幼他的心就在圣父家里扎根落户(路2:49),试着体味圣父的心念;他教授的主祷文是他当时内心美景的素描,是他把真实的愿望化作了具有生命力的祈祷(玛6:9-13;路11:2-4),而非单纯地给宗徒传授;生活中他对天父和神国充满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