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是天主,正如经上所预言的,祂要‘永远取消死亡’并‘从人人的脸上拭去泪痕’(依廿五8;参阅:默廿一4)。祂把我们的眼泪当作自己的,为使我们不再流泪。”
最近,就是在耶稣圣诞节前不久,巴勒斯坦人民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层彼此见面,虽然没有什么大了不起的结果,但是既然他们两人能够见面,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好事。
这篇“耶稣宣言的大纲”(若12:44-50),是圣史若望宗徒高度总结和概括了耶稣基督三年传教生涯中的言论要点,在天主圣神的默感下,他将这些要点系统归纳,从而写下了这篇流芳百世的“耶稣宣言的大纲”。
这样的共融是完美的认知和爱,在这共融中,基督信徒臻于默观的境界,与天主完全契合”。教宗表示:“有两种德行装饰着真知者的灵魂,一种是免于情欲的自由,另一种是爱,是真正的爱情,它保证人与天主的亲密契合。
神修大师圣十字若望在《登上加默罗山》一书的开始,亲手绘制了一幅图画,描出到达山巅—耶稣—的途径。在图画的下面有四首诗,第一首就开宗明义,说明“空”在神修中的地位。
同年12月6日,圣母圣心会会祖南怀仁率韩默理、司神父、朗神父及林修士一行5人抵达西湾子,由白代权司铎接管内蒙传教事务,南怀仁任教区副主教。1883年巴耆贤主教请得教廷批准,将内蒙教区划分为三个教区。
从他所听见的耶稣的所作所为,他发觉自己现在对耶酥的印象与他从前所想象的默西亚的形象不尽相同。大概是为了这个缘故,他派遣他的门徒去问耶稣︰你究竟是不是要来的那一位。
同年八月在罗马举行的二千大禧年世界青年大会师的机会上,先教宗向两百五十万青年谈到殉道的时代性说:“即使在今天,相信耶稣,步武伯多禄和多默第一批宗徒及见证的芳踪跟随基督,也是需要采取立场的,而且在不少状况下
文革期间,他受到造反派的轻慢侮辱而甘心忍受,对加于他身上无端的罪他更是默言相对,不解释、不反驳。但造反派让他放弃信仰时,他正言相对,毫不让步,宁死不屈,最后被折磨而死。
那些逃过恐怖屠杀的见证人叙述说:艾迪特•施泰因修女穿着加尔默洛隐修会的修服,理智清醒地地走向死亡时,态度充满安详,心情宁静,举止稳重,不断留意他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