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了门徒们在耶稣复活后的转变了,因为耶稣以不同的方式,借着门徒们的信赖,给予他们一种治愈的恩宠——爱。
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要理问答》,而且只要是给叔父拜年的小朋友都能得到,我们兄妹几个面面相觑,满脸的失望。叔父是奶奶最小的孩子,又是一位献身天主的神父,因此奶奶对他更是关爱有加。
这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时一旦怒气消了,人们也就可以进行更加理性地思考了、更加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最艰难的谈判是帮助人们消除偏见:这是重返和平的决定性步骤。
教宗本笃十六世12月14日上午,在讲解要理时指出,祈祷开启了通往天主的门、开启了通往天主之爱的门。
对近期世界各地许多青年表现出的忧虑,教宗心中有数,他在和平日文告中表示,青年人的热情和理想要受到社会各组成部分应有的重视,这很重要。教会对青年寄予希望,鼓励他们寻求真理和维护公益。
他利用向世界各地朝圣信友讲解要理的机会,谈了即将来到的圣诞节。教宗指出,圣诞节是个神圣和基督信仰的庆日,它深刻的宗教意义不该被外在事物所占据。
我接过来一看,是《进教须知》和《要理知识问答》,谢过他,就带着女儿拿着小册子回家。心想,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竟然还有人这么迷信,不禁哑然失笑。女儿说:妈妈,那个给你小册子的人是神父。
姑且不论这些称谓是人们在何种心情下制造出来的,单就教理、信理来看,这是很不妥当的。老板是雇佣工人为其挣钱的人;老大一词常常在电影电视剧某些帮派中听闻,一般这些称谓都与名利息息相关。
他在要理讲授中,以耶稣在十字架上面对天主的沉默为题,结束耶稣的祈祷这一默想主题。
他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关于祈祷的学校这一主题,这一次他以新约圣经最后一部著作«默示录»为主题,默想祈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