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颗心指敬畏、爱慕天主的心,感恩的心,奉献的心,顺服的心,谦卑的心,热忱的心,细致的心,勤奋的心。刘哲神父介绍慕道班陪伴员手册的设计细节。
这旨意就成了祂的日用粮(参阅:若四:34),甚至在祂人生最困难的时刻,祂来到革责玛尼的时候,耶稣仍选择照天父的意愿,而不是照祂自己的意愿,16成就了“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希腊文里有二个动词:pisteuein(相信,名词是pistis)和hypakouein(服从,听命)指出相信之意。
但是依然承蒙各位不弃,那么在下只好冒昧地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如果有任何地方同圣经,教父,神圣大公会议,或者任何正教的传承暨教义不相吻合的地方,在下预先声明,一定以完全的信德和听命,恒常追随神圣正统教会的观点和裁决
在教会提供这慈悲的特殊时刻,人只需做的,是接受邀请去悔改和顺服正义。20.在此重温正义与慈悲的关系,也不为过。正义与慈悲不是两项相矛盾的事实,却是同一事实的两个幅度,逐步揭示,以达到高峰──爱的圆满。
它绝非简单地显示为直面真理的不可测本质时的顺服,当然,更直接地来看,它将积极地定义其自身于宽容、辩证认识论和自由等重要的概念上,这些概念由于持守独一真理而被局限于必须对每一个人有效。
“听命胜于祭献,服从胜过绵羊的肥油脂。”(撒上15:22)鲍思高的荣誉是跟随天主的结果。“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教训你为你有益的事,引你走当走的路。恨不得你一向听从我的命令!
但因在神业和爱德上仍团结一致,又因立有听命誓愿,都不愿有所流露,故传教事业不受影响[同上,75页。]。但它却已为日后的礼仪之争埋下了伏笔,成为日后导致礼仪之争的导火线。
祂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及行动全都置于父的手中(参路二49),以孝顺之心接受仆人之身;「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听命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7-8)。
就源自教会信仰的合一性做了三个方面的界定:a.总体性的合一(Unityoftotality),所有的单个信徒都被视为整体教会的构成部分;b.一致性的合一(Unityofconformity),即,教会的成员们通过他们所获得的恩赐而互相保持顺服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