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这一章中首先举出旧约人物亚巴郎为典范,说明了信德就是聆听天主的圣言,就是蒙召走出孤立的我,向新生命和对未来的许诺敞开心胸。
上主始终信守他的盟约和许诺。天主是光,在祂内没有一点黑暗(若一1:5)。在子民方面,他们却在光明与黑暗、忠信与不忠、听命与反叛之间徘徊,他们时而是朝圣的子民,时而是迷途的子民。
为一般基督徒夫妻来说,基本道理懂一些,圣经也会背一些,可就是容易在夫妻生活的平凡琐碎中迷失了方向,加上社会浪潮的冲击给撒旦以可乘之机,恶势力会进入我们的婚姻,冲击夫妻们在天主前许下的誓言,所有过去的许诺会变得苍白无力
我当然知道耶稣有过“你们求,就能得到”的许诺,但当时冷淡的我竟没有向天主祈求些什么。然而,仁慈的天主还是眷顾了我,赐给了我丰厚的恩宠,并引导我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河北/成宠修)
可能就是耶稣所许诺的百倍的赏报。据圣经学者的统计,“平安”这个词在福音中曾出现百余次之多。当年他派遣72门徒,两个两个地外出传教,曾叮嘱他们:“不管进入哪一家,先说:愿你们平安。”
答:教宗向我许诺了他个人的支持,即经济支持,这也非常重要!我向教宗陈述了援助项目;他知道我去了班吉。我告诉他,我们正在通过培育医生、开办儿科专科学校和广建医院设施等方式收养这所医院。
我们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多个移民的例子:亚巴郎蒙天主召叫离开故乡,前往天主指给他的地方;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进入天主许诺的福地;圣家为躲避黑落德王的迫害而流亡埃及。教宗说:人类历史本是一部移民史。
马槽中的其他人物是牧人和卑微者,他们也期待着默西亚,并在耶稣圣婴身上看到了天主许诺的实现。那些依靠自己的安全感,尤其是物质安全感的人则不同,他们不期待天主的救恩。
主你曾经许诺我必赐给他们另一颗心,在他们脏腑放上另一种精神;拿走他们铁石的心,给他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则11:19)主啊!我要一颗血肉的心,就能遵行你的律例、典章。
我们深信,主耶稣向凡是信仰、追随他的人所做的许诺必将兑现,那就是: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11:28)!我父所降幅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