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弥撒讲道中强调:天主也哭泣:祂的哭泣像那位爱子女的父亲那样,即使子女大逆不道,做父亲的也永远不会弃绝他们,总是等着他们。
那时我真的很想一步踏进教堂,看看人们是否像他们说的那样热心,可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是一时幻想而已。又过了两个月,正是我们学校报成考的时间,我当时还是很自信地报了名,事后想考不上可怎么办?
弥撒后,我们要像圣方济各一样成为主的和平工具,把平安带回家,使婆媳、夫妻、父子、妯娌相亲相爱。也把平安带给周围的亲戚、邻居,使人们放下成见、仇恨、争吵和埋怨。多一份理解,便多一份关爱。
后来神父又送我一张“痛若圣母像”,我跪在像前念玫瑰经,念着念着我也哭了,想起我们对耶稣的冷漠,罪人的固执不改,冷淡人在堂内不知恭敬,大声谈笑,对圣像不恭敬,这些能不让圣母伤心流泪吗?
(玛24:39-42)当我们每天以此作为默想时,我们就会清醒地与外部世界保持一个距离,既热爱生命,执着人生,但同时也要像蒙田说的那样,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
凡是在这几个星期之间第一次会晤耶稣的孩子们,我愿意特别向他们致意,祝望他们成为耶稣这棵葡萄树的枝条,像耶稣的门徒一样地成长”。接着,教宗谈到五月十三日法蒂玛圣母显现纪念日的意义。
正是出于这伟大的爱,让许多像右盗、百夫长一样的人,认识到“这人实在是一个义人。”(路23:47)也正是藉着这爱,骷髅之地成为今天的圣地;耻辱的十字架成为基督信仰的光荣标志;耶稣被钉受死成为永恒的司祭。
当然,这与他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好有很大的关系,然而这并不能说:经济条件好的堂区都能像他们这样做。
图为尼尔玛拉修女与德兰修女态像一同祈祷。“来自马其顿的德兰修女十八岁时回应传教圣召,加入洛雷托女修会,被派往印度。”
用人作比喻就是活人,像小孩一样能跑能跳,有希望有朝气。又如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扎根深,站得稳,枝叶繁茂能开花结果。说白了就是用我们的行为把我们相信的生活出来,达到心口合一,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