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理想没有虚假的幻想或者毫无用途的恐惧,而是努力让地球成为各民族的家。
它是个各民族杂居的区域,百姓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它是「外方人的加里肋亚」(参阅:玛四15)。耶稣派遣门徒到那里,从那里重新出发。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传说当巴特里爵生命接近尾声时,他登上艾吉利(Mt.Aigli)山顶,在那里40昼夜,他降福了爱尔兰人民……永恒的天主召唤出一总的爱尔兰圣人: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来到山顶降福岛上的各民族,以便巴特里爵能见到他耕耘的果实
因为基督的福音本身具有大公性或普世性;它不但不摧毁任何文化,反而有能力提升它们和与之相融合,能够为所有民族所接受,因为救恩是赐给普天下的,就像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那样:福音不仅不会使人心灵中与各民族的礼教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善受到损失
主耶稣是万王之王,天主赐给人子统治权、尊荣和国度,各民族、各邦国及各异语人民都要侍奉他;他的王权是永远的王权,永存不替,他的国度永不灭亡(达7:13-14)。
更具有意义的是,尽管世界各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发展出了各种较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如希腊雅典的学院和中国的书院等,但是,西欧中世纪形成的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位等级制度等,却是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
痛苦是衡量我们各民族真正发展的标准。面对如此苦难,我们发现并体验到耶稣大司祭的祈祷:「愿众人都合而为一!」(若十七21)多少人每天发挥耐心,传播希望,小心谨慎地不散播恐慌,而是促进共同责任。
众所周知,若望廿三和若望·保禄二世教宗乃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宗教人士都已经耳熟能详的人物,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们留给我们教会和全世界的财富和挑战仍然有目共睹、意义深远。
让我们向谦卑而喜乐福传的榜样玛利亚祈祷,愿教会成为许多人的家、各民族的母亲、使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成为可能。
教宗指出,建立在婚姻上的家庭为人类的珍贵产业,是各民族的生命、发展、前途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