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译天主教教理时,他发现很难从中国语境中找到与拉丁语Deus(God)具有同等意义的术语,于是,他尝试将Deus译为上帝、天与天主,以表示至高无上、全能全知的神,希望经过一个解释和说明的过程,赋予它们真正的符合天主教概念的涵义
天主造人细腻周详,他知道人需要同伴,互助合作,他把这种需要感深植人心,每个人都有潜力交朋友,找到伴侣,以及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人。这是天主造你时所想的。
天主知道人是没有办法的,并且在宇宙万物中,没有什么被造之物可以承担拯救罪人的工作,所以天主就在创世之先,预先安排好主耶稣基督降世来拯救一切的人,替一切的人赎罪。
与葛昌龙同村的教友刘作信得知情况后常去关照他,并和边文志取得联系。两人同时意识到:像这种伤势,得不到精心的护理又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中,实在是生命堪忧。
像信仰之父亚巴郎那样相信天主自会照料,听命顺服;像圣子耶稣那样,听命至死,为爱而服从;而亚当、厄娃原罪之父母正是由于不谦恭,想让自己跟天主一样知善恶及不听命的缘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人类从此远离了天主
《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家斯宾诺说得好: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
教宗说:我始终知道上主在这条船上,我始终知道教会的这条船不是我的,不是我们的,而是上主的,祂不会让它沉没。是上主引领它,当然也经由祂所拣选的人,因为祂愿意如此。
为什么她唯独看着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又好看又好吃呢?她只是看了看,还没有吃怎么就知道又好看又好吃呢?无非是魔鬼的诱惑,使欲望如蛇的胃一样变得饥饿起来,以至于想把大象吞下去!
知北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由“浑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秋水》)的自在之物———理性之源所使然。是的。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正像是圣经出谷记描述被梅瑟带出埃及的犹太人一样,虽然在埃及有奴役和压迫,但有肉吃,在通向自由的路上,尽管有天降的“玛纳”,可是很单调,也没有肉吃……正像我们现在一样只知贪图世俗和一时肉身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