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此提到旧约亚郎的形象,上主的油流在他的胡须和衣领上。(咏133:2)教宗说,在身上涂油不是为让我们散发香气,也不是要我们将所领受的油存放在瓶子里,因为这样油会腐臭,我们的心也变得悲苦。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大家就会想起旧约中罗特的妻子变为盐柱的故事(创19:26)。
旧约圣经中多次提到人砍下一块木头,稍加雕刻,便成为自己想象中的神灵,对其顶礼膜拜求恩求福,很让天主反感伤心。
点圣灰是个象征性的举动,表示简朴刻苦的生活,礼仪包括两句意味深长的话,一句取自旧约创世纪:“你要记住:你既是灰土,你还要归于灰土”。
所有这些灿烂的文化,在圣经《旧约》上对其地理、历史、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述。两河流域文明保存了世界上几座最古老的城市,这些城市圣经上也有所记载。
圣奥斯定曾把这象征基督的蜡烛比作旧约时代在旷野里为以民引路的云柱或火柱,“上主白天在云柱里给他们领路,夜间在火柱里光照他们。”
”,所以没人响应他,但我仍然愿听他讲圣经故事,以及他在苦难岁月中“上帝”是如何一次次拯救他于危难之中的传奇经历,每每让我为之震惊和感动,可遗憾的是那些美好的故事随着老爷的逝去而远离了我们,我家的那本《旧约
远在旧约时代,天主在西乃山上通过梅瑟向以色列子民——先古民族就颁布过有关诫命:“地上所生长的作物或是树木的果实。十分之一要归于雅威。”(肋未纪27:30)。
翻开旧约,可以看到,以色列历史充满了抱怨天主的片段。当他们被天主救至自由的旷野,天降玛纳吃得不耐烦了,不就不知好歹地抱怨他并想返回埃及重做奴隶吗?
教宗说,耶稣是大司祭,祂的司祭职在这三个时刻中展开,首先是救赎:旧约中的司祭应每年奉献,基督奉献自己,一次而永远的献祭,为宽恕人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