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社会不平等与环境退化有着「同样的祸根」,即:「渴望拥有并掌控弟兄姊妹、大自然和天主」的罪。面对这一切,基督徒不该无所作为:基督徒的望德支撑着彼此共享的意愿。
我们必须抱着有求必应的信德精神,在恒久不断地祈祷中,恳切求主饶恕我们往日的过犯与罪愆,除此以外,更该为自己子女儿孙,亲友恩人代祷,求主赦免他们的神形诸罪、医治他们的灵肉诸疾,使他们皆能稳走荣主救灵的道路
因着耶稣,希望生而复生:为那些遭了罪的人如此,甚至为那些犯了罪的人也是如此。”
(耶31:30)厄则克耳先知书第18章中说道:“倘若这人生了一个儿子,这儿子虽看见了他父亲所行的一切罪过,但考虑之后,却未依照去做……这人必不因他父亲的罪而丧亡,必得生存。
人的圣召是从天主来的,有圣召而不随从是罪。然而要随从,确实老人晚年生活无人照管。正是在这种矛盾中,不少圣召资源悄悄流失,致使教会出现了“青黄不接”。
文革期间,他受到造反派的轻慢侮辱而甘心忍受,对加于他身上无端的罪他更是默言相对,不解释、不反驳。但造反派让他放弃信仰时,他正言相对,毫不让步,宁死不屈,最后被折磨而死。
以自我为准则始终是个罪、是个从镜子里看自己的诱惑」。教宗期许众人不要以自我为准则,却要坦率直言、行事透明,以勇气和真理来应对各种难题,一直遵从慈母教会的指导,并回应真里和爱德的需求。
欧洲境内的民族主权国家与因着价值理念的持有和解释出现的分歧和矛盾而形成的罗马公教会、信义宗、归正宗、圣公宗等之间交错着复杂的关联,这样,几个阶段的战争造成损失和伤亡使得这场战争可谓近代史上残酷的欧洲大战
(谷2:14-15)“同他常在一起”使宗徒们得知天主的救恩计划,预尝天国幸福,藉此准备宗徒的心灵以从事将临于他们的重要使命。
这篇道理取材自玛窦、路加和若望三部福音中,有关耶稣基督特别向伯多禄宗徒所说的话。玛窦福音第十六章十三到十九节记载西满伯多禄代表全体宗徒宣认耶稣为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