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九年(1930年),老堂已破陋不堪,上海七宝神父张槐伦将历年租金集资,当年重新兴建了一所七开间西式教堂,后改名为褚家聚天主堂。
一位来自大训堡堂区的张志荣老会长激动的对“信德”通信讯员说:短短三天的学习,虽然我不是全程参与,但是,透过神父的讲解与晚间的洗脚活动,我的心被主的大爱融化了,耶稣为我而死,我应为耶稣而活啊!
教堂里安葬着李笃安主教老教堂于1967年被拆除,1984年另划分五亩二分地于现址,经教区李笃安主教批准,1987年11月4日举行奠基典礼。
无论社会还是教会一直倡导关注老人,关怀老人,全力构建敬老爱老的氛围。但为老人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精神层面的关怀做得是否到位,值得我们的神长教友深思。
徐岳峰老师代表昆明中学师生在追思礼仪中悼念杨道公老师在杨道公老师病重期间,昆明学校的党政领导、杨老师生前的老领导、老同事、学生等数次前往医院探望。
这两个老人都出身于老教友家庭,晚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先说那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她的丈夫是个建筑工人。她人虽缺点很多,但对主还算热心,能常去教堂参与弥撒,带领老伴念好早晚课。
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在那艰难的年月,请神父谈何容易?
接触时间长了,热心的老教友常常对我的忘乎所以加以圣化教导,我很感激,也很惶恐,心里也多少有点不知所措,唯独见到韩阿姨,我的心完全放松,行为上也在她慈爱的目光中端庄起来,觉得自己特象一个乖巧的女儿。
我自己已经开始变老,因此,我现在非常强烈地体会到这一切。我感到死亡犹如一笔终究要偿还的旧债。虽然如此,人们出于本能还是尽一切可能推迟归还的日期。这就是大自然和我们玩的游戏。
万州区老年大学健身曲艺班、万州老体协歌舞队、龙宝健身队等团体也来圣心堂献艺。福传文艺联欢会既丰富了教友们的信仰生活,也扩大了教会对教外人士的影响,使他们更易认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