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米兰博士曾说:我们面对压力的反应,决定了压力将可以治愈我们的病或使我们生病,这难道不是很清楚的事实吗?他的意思是:我们的态度足以决定情感令我们更健康抑或更痛苦。积极的情感为生命增添活力。
丹麦哲学家齐克果曾经写道:目前的世界和整个生物界呈现生病的状态,如果我是医生,而被要求提供建议时,我理当回应:‘创造静默,把人们带到充满静默氛围的世界里去!
对于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杨叔叔这样生病的成人,虽有一点点顾虑,但有姑姑帮忙准备的各种防范设备,白大褂、口罩等对于照顾叔叔——帮忙晒晒衣服、拖拖地板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都记不得那年我生病的事了,没想到你如此细心,体贴家人。另外一封信中提到:前些天,晚上突然把我冻醒了,冻得我直哆嗦,想倒杯水喝,却动不了。
史春凤姊妹有一次生病,就打电话给神父,请求终傅,刚要吃饭的神父立即放下碗筷,十分钟赶到她家,行完圣事她们请神父吃饭,神父推辞了,回到堂里接着吃了那些凉饭。
一次,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教友。看望病人,自然免不了闲聊几句。“你们每天都没有事做吧?一个人在堂里呆着,多可怜!没事多陪陪我们吧!”老人家说道:“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天多好。”
只有聋子感激听力,寂静告诉他们声音的美妙;只有瞎子能体会得到看见事物的乐趣,因为黑暗使他们更感激和珍惜光明……人在生病时才意识到健康的可贵。”是的,上主的安排自有其美意。
对家里的一切家务漠然无视,似乎这个家就是宾馆,而我就是服务员,理所应当该做一切的时候;当半夜三更,孩子哭闹着要喝奶,我揉着疲倦的眼睛,打着哈欠给孩子烫奶、喂奶、刷奶瓶,而他却在另一张床上呼呼大睡的时候;当孩子生病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解释道,“所有蒙召陪伴生病的老年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尤其是在老年病患似乎没有治愈可能的情况下”。
当被邀请赴宴的人没有来时,祂说到路口去叫所有的人都来,生病的,好的和坏的,小的和大的,富的和穷的,所有人。我们不该忘记这一点:教会不是少数人的家,她没有选择性。天主圣洁又忠实的子民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