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良知在人的心田里不可磨灭的现象,可以推断出必有一位良知的创造者和管理者。他就是天主!
每一次这样骇人听闻的悲剧发生后,从国家总统到普通百姓,每个人的良知和情绪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反复不断的炙烤与煎熬——为什么有人只能通过滥杀无辜来泄愤或表达不满?
他的话清晰、平静、深刻,感动人心,震撼良知。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既温和又刚强。他谈到自己的软弱,请求人人为他祈祷,使他在面对危险时不致于因害怕而逃遁。这话更是要得!
他们指出,气候变化正损害地球生态,无法预测的极端天气,将加剧饥荒、疾病和大规模迁徙的问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世界上的弱势社群,其生计严重受到影响。
他说:「食物分配不均、接近市场的管道匮乏、国际贸易的不公平规定、生态意识的不足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等因素,再再要求各国作出实质的友爱互助,以确保和平的未来。」
尽管《通谕》谈的不完全是气候变化,而是关於受造界和整体生态,发言人士却一个接一个地引证《通谕》的思想。可见,已经产生了共鸣。此外,我们继续收到恭贺教宗颁布这道《通谕》的信件。
教宗呼吁一种更关注穷人,更关注生态的经济,这呼吁的力量正是联合国为直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主张的核心精神。问:再过一个多月,教宗方济各即将访问联合国。那里对这件盛事有何期待?
》(2015年8月18日)看到畅游天下栏目时,有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作者是陆卫,题目为《一个充满爱的美丽国度——斯洛文尼亚印象记》,全文如下:斯洛文尼亚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绿色、生态
为此,圣座代表团极力主张「该筹备委员会不仅视科学、法律或商业为合作夥伴,也要考虑伦理和宗教性质的机构,因为解决生态问题的战役也具备道德和精神的幅度。
然而,在我们当代的社会里,不论是在政治、经济、生态或宗教方面,都暗藏着「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浪潮」。内亚里总主教表示,「我们处於西方文明变化多端的环境,在其中天主似乎鲜少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