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天主慷慨无私而白白赐予的恩惠,不应当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眷顾表示知恩报爱和感谢吗?家里人催你早晨锻炼身体你讨厌吗?那是为了让你获得益处!家里人让你到屋外去晒太阳你反感吗?
服事人几天还相对容易,但长年累月地照料一个人就不容易了,尤其是受服事的人不再有能力表达谢意。总之,这是一条成圣的重大旅程!
的确,她如同一位母亲,温柔地照料耶稣,慷慨喜悦地将祂赐予众人。教宗告诫信友们,基督从未离开过教会的血肉,从未脱离基督奥体的历史具体事实。
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我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妇人是“五保户”,虽说有点生活补助,但缺乏专人照料。婶娘就默默承担了这项义务。婶娘还常给老人讲天主教的道理,前两天根据老人请求,神父来给她付了洗,并给她行了终傅圣事。
老人则心平气和地说:“我是教友,我不能那样做,天主自会照料的。”结果,自行车自然杳无音讯,只是那年她们家的麦子长势出奇的好,比往年丰收了许多。老人逢人便讲:“我的自行车已经回来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把神父、修女悄悄请到家里住下,照料吃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不忍看神父受饥寒,多次只身回到老家,在教友中收集弥撒献仪;亲戚朋友送给的不多一点米、面、油等,全部给了神父。
但愿我们一起行走,互相关怀并照料受造界。这是我们每个宗教信徒的义务。教宗提醒在场人士,已临到门前的慈悲禧年将是关怀弱小者的一个大好时机。
客人不应只受到侍候、盛餐招待和各种照料。客人尤其需要得到聆听。你们应牢记这两个字:聆听!客人本人的经历、心中丰富的情感以及他的意见若得到聆听,他就真的能感到宾至如归。
教宗由此列举富含现实意义的新准则说:「怀着信德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真心予以宽恕的人是有福的;转目注视被丢弃和受排斥者,并关怀他们的人是有福的;在每个人身上认出天主,奋力使他人也有同样发现的人是有福的;保护及照料共同家园的人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