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会中出现了指责、纷争和不同意见。教会陷于新的困境,昔日的好兄弟相见形同路人,双方在不同的地点举祭念经,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教友们痛苦万分,忧心忡忡。
这种“轻看人”其实是“罪对人的腐蚀”以及魔鬼诱惑人在互相指责和反对中自暴自弃,放弃追求天主。
正当金邦尼于非洲的福传工作渐有起色之际,他的健康出了问题,他断断续续地发烧并且失眠,其后,还要向罗马澄清伙伴对他传道工作的不实指责,令他心力交瘁。1877年,他被任命为中非主教,再返非洲继续他的使命。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尽管迫害者们决意要处死则济利亚,他们还是害怕面对人们的指责。毕竟她年轻美貌,纯洁善良,仅仅因为她的异端信仰而被处以极刑还是见不得人的,说不定还要引起公愤。所以迫害者们准备背地里将则济利亚秘密杀害。
(若5:14)在这段经文中,虽然耶稣并没有指出他是犯了什么罪,但就耶稣的用字及经文的情境与前后文来判断,耶稣指责他所犯的罪,不是从违反罗马帝国法律的角度来说的,而是从违反了天主律法或诫命的层面来论述的。
教宗在《民族发展》通谕中,就是从这个意义来指责:缺乏物质上的必需,以致使人们生活中的最低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缺乏道德观念,以致使人们被自私所毁损以及由于滥用自己的所有、滥用权力,或是由于剥削劳工,或是不义的交易
教宗在《民族发展》通谕中,就是从这个意义来指责:「缺乏物质上的必需,以致使人们生活中的最低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缺乏道德观念,以致使人们被自私所毁损」以及「由于滥用自己的所有、滥用权力,或是由于剥削劳工,
他指责法利塞人拘守法律的规定,恐防有失,但他们的心却远离了天主。他更指出,真正的禁食在于实践天父的旨意,「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18)。
他不可能指责自己的弱点或缺点,而是认为自己总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的一个人容易陷入判断他人,而非作分辨。”“我告诉你这些事,因为当今世界的心,反映出在今时今日人心内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