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不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或依附于外国宗教势力。
这种道德资源的意义更主要的是依赖和来源于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 一、宗教信仰满足了个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复杂多样的。马克思曾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
一个婴孩,在他所有的匮乏和依赖中,是永恒之父。而且,他的平安将是「无止境的」。
教会的子民是怀是一颗依赖的心去迎接天主的考验,把这种考验当作是天主化妆的祝福。就好象天主用儿子的不幸,召叫我们对主的依赖。让我们在感悟天主的爱中享用天主所赏赐的一切恩惠。
天主有时也会利用我们的过失,使我们更加慈悲,不要过分地依赖自我的力量。自由是在任何的生活境遇中,积极乐观地生活发现天主对我们的期待。主,在我们的生命当中,非常感谢你赐予我们诸多的恩惠。
因此,伯多禄的经验告诉我们,依赖人的力量面对撒旦的庞大势力,势必一败涂地。依靠天主的力量,才能永远站立。我们也很可能像伯多禄一样,认为自己对耶稣忠心耿耿,绝不会离开他。
还有更多更好的福传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潜能,从不足与缺憾中剖析原因,为了福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我们更应时时依赖生命的主,借着祈祷和圣神的助佑,借着福音的教导,把基督的精神带给我们周边的人!
我们深知自己的有限与不足,唯有以活泼的信德,全心依赖,配合主宠,因为在上主的葡萄园及主通过大家的祝福中,我们将一无所缺!
这样依赖圣三的照顾在今天是鲜有耳闻的,更不用说实行了。在将近70年前,当陆毅神父第一次来中国大陆和澳门时,他和修女们、耶稣会的同伴以及成千上万人就是这样以将一切全交托给天主的精神去服务。
也就没有今天传遍全世界的基督宗教;我们要讲耶稣和圣母无数次的显现,表明他们为了继续这个伟大的救世工程,劝勉人类远离罪恶、痛悔改过而不停地工作;我们特别要讲耶稣对我们人类的许诺,耶稣对我们人类的爱,他渴望我们去亲近他、依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