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整体生态的《愿祢受赞颂》通谕也包含这讯息:大地的美妙与工作的尊严生来就彼此结合。二者并驾齐驱:人若耕种土地,大地就变得美丽。
为什么对自己总是缺乏自信、对天主的原创生态表示不满而跃跃欲变呢?
教宗本笃十六世九月十六日中午带领聚集在冈道尔夫堡教宗夏宫庭院的各国信友颂念三钟经前后,向他们谈了一篇关于的主日福音的教导,以及教会当天新册封的真福和地球生态的问题。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教宗劝勉专家和明智的人谨慎小心对话,寻找可行的发展模式,在尊重生态的平衡之下,保障整个人类的益处,提供正确的评估,不能抱着意识形态草率下定论。
今年我们有机会与穆斯林和犹太人一道讨论生态主题,也在维护受造界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
目前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休鱼制”等保护生态环境工程,事实上符合古老的基督信仰传统,科学的环保意识也有其神学基础。
然而,国际社会并未对“生态皈依”的紧迫性达成共识,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大会“第25届缔约方会议”(COP25)的结果对各方以明智且有效的方式应对全球变暖现象的意愿敲响了“警钟”。
他列举了当今世界面临的迫切和重大挑战:使用地球资源和尊重生态,公平分配财富和控制金融机制,关怀贫穷国家,对抗世界上的饥饿现象,推动人的工作尊严,为生命的文化服务,在各民族间建设和平,宗教间的对话,善用社会传播工具
在经济、地缘政治和生态的冲突中有黑暗存在,但更强而有力的是基督之光。愿基督成为众多儿童的光,他们在中东和世界不同国家遭受战争和冲突之苦。
他同时对梵蒂冈参展世园会的意义、《愿祢受赞颂》中的生态理念、修道院花园及园艺、教廷馆的参展作品以及如何在保护环境中发挥高新技术做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