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联合国一份报告中,建议安理会把艾滋病同核扩散和反恐战争一样来重视和对待。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艾滋病增长率已经跃升至亚洲的第二位,防治艾滋病的任务艰巨、形势严峻。
所有受了圣洗圣事的人,均同受召成圣,而事实上有很多人渡圣德的生活。封圣是教会公开承认己故某人的一生,有明显圣德的证据,堪受大众敬礼。麦琪乐修女的列品案在雪梨于1925开始。
怎么你竟住在敌人的国内,在异地衰老,与亡者同污,与降入阴府的人同列呢?」(巴三10-11)。和平使者的来到,正是以色列人民重生于历史废墟的希望——一个光明未来的开始。
圣经里记载耶稣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只有在路加福音第2章51节提到: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讲道之后,就同他们(圣母玛利亚和若瑟)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
这里用了强烈的奥迹神学语言(Mystagogy):洗礼是与基督共融的圣事,是“与祂同死同复活”(参罗6:3-4)。这种语言源于早期教会的洗礼仪式,候洗者往往浸入水中象征死亡,出来象征复活。
其二:圣母本身含有许多玄妙奥义,无论她始胎无染原罪、天主特选为母、童贞女怀孕生子,到荣召升天灵魂肉身同登天国,一生可歌可泣的事迹都很玄奥。
作为教友,我们也该明白,我们恭敬天主、祈祷、守斋、行善工,不是同天主做交易谈生意:我念多少经,天主就得给我多少恩典,多少平安幸福;我行多少善,天主就得给我更多更大的酬报——并且希望现世的
你是谁,竟敢同天主抗辩?制造品岂能对制造者说:你为什么这样制造了我?(罗9:20)是我以无智的话,使你的计划模糊不明;是我说了无知的话,说了那些超越我智力的话。
我们所能信靠的只有圣经给出的基本回答:仁慈的天主允许人世间的苦难存在,是为了要警醒我们关于罪的问题,引导我们在信心中响应他,塑造我们,使我们在主内合一、相互扶持、一起成长,活出基督徒的喜乐生命和美好见证,在天国的旅程中共同走向永生
(同上卷九)匝凯的成圣之道则与众不同。在与耶稣相遇之前,先看见了那棵桑树,在人潮如涌的纷乱中他爬到树上攀了高枝!按西方习以成俗的说法,匝凯借树冠这条通天走廊,去天国冥游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