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在住院时,甚至是目前在养病期,都能感受到‘天主的手指’,体验到祂体贴入微的轻抚。
圣人的鲜活记忆雷纳枢机和甘贝蒂枢机强调,“在圣伯多禄和圣保禄宗徒埋葬的地点旁边,矗立了极美的圣殿,那里向来是朝圣的目的地”。
他在上月中接见罗马司铎时也曾表示,这些问题不能简化为能否领圣体的问题,谁若以这样的定义来看待它,将不明白问题症结所在。 教宗还说:「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事关教会对当前情势下的家庭的责任」。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法律,但绝不要把圣神和圣子简化为法律。这就是那些人的问题所在;他们忽视圣神,不知进取,封闭在法律的条条框框内:应该做这个,必须做那个。有时候,我们也会陷入这样的诱惑。
(参阅伯前4:13)周六的三场讲座结束后,下午6时随即举行「恒久朝拜明供圣体运动」(又称「恒朝运动」)启动礼,由李斌生主教主持简式圣体出游,由主教座堂恭移圣体到圣若瑟中学二、三校操场,开始24小时明供圣体
在他祝圣为神父后,他最初在中央邦简沃教区服务,在一个遥远的村庄巴哈番那普拉(Bhagawanpura)附近的传教站工作,在那里他积极地带回了在千重困难中远离教会的天主教徒。
教宗解释说,“我们不可忘记这一点:不能将信仰简化为过甜蜜生活的糖块。耶稣是反对的记号。祂来是将光明带到有黑暗的地方,让黑暗暴露出来并迫使它屈服。因此,黑暗总是同祂作对”。
谁若试图把自由简化为只是随从自己的爱好,保禄就把爱的需求放在前面。
正是当我们发现天主是慈悲怜悯的爱时,我们克服了将自己封闭在一种神圣虔敬情愫的诱惑,这神圣虔敬情愫被简化为外在的崇拜,它不触及和改变生活。这是偶像崇拜,它隐蔽而精致。
公元前580年(东周简王六年),老子著《道德经》,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天乃天,道乃天”。《道德经》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对《创世纪》思维方式或思路的演绎,非常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