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道:「当我们只环顾自己的四周和自身需求,对他人的所需袖手旁观时,黑夜便笼罩心灵,使内心变得灰暗。我们很快就会抱怨一切,觉得人人都在害自己,最终认为处处都是阴谋诡计。
教宗方济各的道理得到全体天主子民如此高度的关注与深度的引用——第一时间被录入成文字;第一时间被翻译成其它语言;第一时间满全人民的心灵渴望……在天主教会历史上,方济各教宗创造了先例,几乎所有的这些每日讲道都被大众媒体所报导与传播
让天主充满我们的思想与心灵,给我们力量去行善,去见证福音,使我们能够服务于祂的国度,而不允许自己被其它力量削弱。
基督是使人的心灵解渴的活水的泉源,教会在社会中的临在只是为“唤醒人们对天主的渴望,带给他们福音的活水”。
一句友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轻抚脸庞的举动:这些都是医治内心的回忆,有益心灵。我们不要忘记回忆的疗法!」「回忆」是教宗在讲道中省思的第一个关键词。
他受尽了侮辱,被人遗弃;他真是个苦人,熟悉病苦……”(依53:2-3)因此,耶稣在祈祷时显露圣容,并不是偶然,而是仿彿在告诉我们,只有天主圣神才能开启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理解“因爱而接受苦难”的救赎力量。
却对那些流言蜚语信以为真,所以也就忽然由热心变冷淡,由彻底献身到违背誓愿,离弃圣召而去追逐幻云浮月式的名利快乐……以上种种状态都值得我们当作暮鼓晨钟反复思索,并尽力对症下药、纠正、根除自己的失误:我们在恭敬天主和心灵修养上是否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我们了解到,每天、所有的日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照顾他人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照顾人、打扫房间、做饭、烫衣服、关怀受伤的身体和心灵。
在这种情况下,过多机械化地重复,就使得心灵变得麻木,造成恶性循环在所难免。”没有经过基基团(学习班)的培训,或教友不读经或不会读经的话,教友们的信仰与灵修就达不到相当的成熟度。
祈祷是举心向主,是心灵与主的沟通,通过祈祷,我们可以获得从主而来的智慧、德能与力量。耶稣在世时也告诫我们要以一颗虔诚的心来祈祷,要时时祈祷,免陷于诱惑,他在革责玛尼山园时曾这样祈祷:第一次,“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