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国教会一些深明大义的爱好圣乐的神长人士,他们秉从梵二会议指示:"教会以额我略乐曲为罗马礼仪的本有歌曲,如果其他歌曲条件相等,则额我略曲占优先"(梵二文献488页)。
希伯来文献中只有税吏的记载,却从无税吏长的称呼,而圣史称匝凯为税吏长,是不是在暗示匝凯敲诈勒索的敛财工夫堪称“税吏中的税吏”?
教宗首先引述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的教导,提醒教会的性质是“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1号),而且向不同文化的世界更清楚及更具说服力地显示共融使命的奥迹
梵二文献《教会》宪章也重申了玛利亚和教会的相似之处:“教会默观圣母深奥的圣德,仿效她的爱德,借着忠实承受于天主的圣道实践圣父的旨意,教会自己也变成了母亲,因为教会以讲道和圣洗圣事,把圣神所孕育、天主所产生的儿女
为此,他提出四个理由:①古代中国人已经认识了上帝;②可以在经典文献中发现对上帝的认识;③反对新儒家对经典的注释,应回归先秦儒家经典本来意义;④从基督宗教的角度赋予经典文献中上帝一个确切涵义。
在收藏的旧外文文献中,1515年至1800年初出版的西文珍本计1800种2000余册,而其中的汉学著作尤为引人注目,它们是研究中西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欧美汉学等的珍贵史料。
1963年12月4日,即第二期会议结束的当天,大公会议最先通过和公布的两个文献:《礼仪宪章》和《大众传播工具法令》,足见这两个文献在教会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作为堂区司铎不能停留在重复日常的牧灵行为中,也需要藉着教会文献中对堂区司铎的定位,更进一步的善尽职责,践行使命。本着这个目标,笔者从教会文献中反省堂区主任司铎的职责与使命。
“教化王”在教会祈祷经文及文献中的沿用:利玛窦的“教化王”译名及策略深刻影响了早期包括祈祷经文在内的天主教中文文献。
教宗然后引述梵二文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etSpes)说,人之所是,远超出人之所有。这就是罪恶所扭曲的生命和恩宠所光照的生命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