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肋撒修女、服务麻风病人的达米盎神父……圣教会历代不乏救死扶伤的人,我只是步他们的后尘,效仿他们的芳表,做一点贡献。捐献遗体的开展,正是将人生最后的光和热捐赠,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
二、福音叙述了耶稣在纯朴的纳匝肋家中的童年生活,祂听从父母,同时“在智慧和身量上,并在天主和人前的恩爱上,渐渐地增长。”(路:二,52)耶稣把自己变成小孩子,希望藉此分享我们凡人的经历。
江北德肋撒教堂拆除搬迁时,他们夫妇二人多方打点教堂临时活动场所,场所刚装修时杂乱无章,凌乱不堪。他们夫妇俩和教友们为购置装饰材料费尽心思。
诗人绿原在《重读〈圣经〉》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今天,耶稣不只钉一回十字架, 今天,比拉多决不会为耶稣讲情, 今天,玛利亚·玛达肋纳注定永远蒙羞, 今天,犹达斯绝不会想到自尽。
纳匝肋圣家非常清楚一扇开着或关着的门对於孕妇、无庇护之所的人、躲避危险的人意味着什麽。基督徒家庭要把他们的家门变为天主慈悲与好客之门既小又伟大的标记。
信德网讯赵一舟蒙席(原名赵根深),圣名安德肋,于12月17日傍晚6点40分于台湾安息主怀,享年89岁。
(玛3:1-2)主耶稣在传教之初也是这样,耶稣来到加里肋亚,宣讲天国的福音说:‘时期已满,天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
他说写作前要祈祷,求天主赐予写作的灵感,也要求写作者的主保圣人圣方济各·撒肋爵。祈祷是求天主圣神与我们同在,求主保圣人与我们同行,这样我们才能为教会文字福传做出应有的奉献。
四福音书中,记载了一个撒玛黎雅人的故事,通过祭司、肋未人和撒玛黎雅人对待被抢劫之人的态度,告诉我们,怜悯被抢劫之人的,才算是他的近人,并且主耶稣吩咐人们要照着去行(参:路10:30-37)。
-17)正如教宗在访问智利时勉励所有青年成为撒玛黎雅青年,绝不遗弃任何卧倒在地的人;成为帮助基督背负十字架的青年,分担弟兄们的痛苦;效法匝凯,他将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心转化为团结互助的心;效法年轻的玛达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