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圣依纳爵似乎跟着保禄,也在问这位主教说:「有用有益的人了!」
从“孝”进而又演绎出“忠”,实际上“忠孝”两道,皆人伦之至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可并行不悖(保孝行章第十)。 在人的尊贵和人格的尊严上中西方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他们根据宗徒大事录第二章1-12节:天主圣神降临的记录,第十章44-48节:伯多禄跟科尔乃略领洗以后的事件以及第十九章1-7节:圣保禄在厄弗所付洗的这件事情。
姑且不说耶稣本人就是个十足的反形式主义者,单是《宗徒大事录》第十和十五章就已经表明,有别于犹太教的大公教会是不拘泥于形式的。
他还说过:“世界上的人,愿意升天堂的不少,愿意背十字架的不多;盼望享神乐的不少,甘心受艰难的不多;同耶稣赴席的不少,同耶稣守斋的不多;愿意同耶稣享福乐的,到处都是;为耶稣受苦的寥寥无几”(《师主篇》卷二第十一章一节
再就是恭读两篇圣经:第一篇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第十四节到十七节,内容训勉基督信徒要安心受苦,因为因行善而受苦总比因作恶而受苦更好;第二篇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到四十五节,内容提到耶稣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和复活
第十一世纪时,为了更好的保存,人们为圣杯做了精美的装饰:底座(一个倒放的杯,有一个神秘的文字标记),中间的连接部分(有一个翅膀样式的把手,底座上镶有珍珠和宝石),但是主的真正圣杯保留了原来的朴素,没有任何的饰品
从那天算起,第十天小便就有点知觉了,第十五天就能控制点了,到腊月二十就基本能控制,不再尿裤了。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并不是信了耶稣,痛苦就没有了,信了天主,也不是疾病就立刻好了。
擢升新枢机的圣道礼仪中有两篇读经,第一篇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五章第一节至第十五节,内容在谈司牧和信友间的关系,指出当牧者的人应该如何善尽自己的职责,作信友的人应该如何听从牧人的教诲。
但到了第十世纪,在西方教会中,终身执事职,即以往的固定等级、终身服膺这等级的执事职,已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剩下来的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让已领受执事职的司铎候选人,在证明自己能称职地履行其执事职的礼仪任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