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弥撒中间,一位近老年的妇人走近我的座位低声对我说这里是基督教堂吗?
尊敬的明德神兄: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在《新答客问》和《正视人生的信仰》两本圣书中讲得清楚明白。勿庸置疑,不过是那些新教弟兄不去看,不接纳,钻牛角尖罢了。好吧,现在我不妨谈谈这个问题,供神兄参考。
有位妇人,整天抱怨自己受的苦太多、耶稣给她的十字架太沉重,她认为自己背不动这沉重的十字架。天主于是就打发一位天使到她跟前来。
但有一个撒玛黎雅人,路过他那里,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在他的伤处注上油与酒,包扎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带到客店里,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两个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小心看护他!
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的把它挂在客厅里了。”老先生的自我解嘲让人感慨:失去,竟然可以比拥有轻松。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
这次朝圣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每个朝圣者获益非浅,在奔驰的客车上,大家彼此谈心得,谈体会,分享着由衷的喜乐,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为此草成七言诗一首以抒感怀。五月鲜花溢芬芳,佘山朝圣敬母皇。
死亡生命是短暂的,人只是世界上的一个寄居者,一个朝圣客。基督徒应当知道:我们是天主造的,还要回到天主身边去,人生只是上主在永恒中的短暂一瞥。人总得要死,时间对人来说,正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
此外,参加世青节的罗马女青年苏珊娜(Susanna)在从克拉科夫返程途中,因脑炎不幸客逝维也纳。教宗提到这不幸的消息,请在场朝圣信友为苏珊娜祈祷,祈求上主不但接纳苏珊娜的灵魂,也安慰她的亲人和朋友。
我们的救恩在於我们怀有望德,就是那位播种麦子的人,或是那位把酵母与面粉和在一起准备做成面包的妇人的望德。望德常在成长。
我们想想,或许那位旅馆店主根本不知道若瑟与玛利亚到来,反而是他的仆人替店主拿主意,自以为一位快将临盆的妇人,必定为小旅馆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建议他们住在牛棚马槽间过夜;但店主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