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祂都感到身体和心灵的孤独、疼痛,祂有强烈的怜悯之心,犹如母亲的牵肠挂肚。教宗引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指出,这种动了怜悯的心是福音的关键动词之一。
曼迪斯的母亲兰亚尼(Ranjani)三月四日对天亚社说:“曼迪斯在袭击现场给我们打电话,说他们突然听到一声像鞭炮的响声,然后车就停了下来。车上的人十分惊慌地挤压在一起,有的趴在座位下面躲避子弹。”
他的母亲含着泪水给我们讲了一真实的故事:地震后当地有谣言说将会有特大洪水来袭,这给灾区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但谁也无法预知谣言的真实性。一些父母希望留下来固实家园,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给了孩子。
我的心中有了答案:“她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母亲,她总是在人危难之时以奇妙的方式为人排忧解难。”
儿子年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母亲惊恐的眼神中,儿子略微了解到,这也许不是一件好事。但父亲每日的表现却打消了儿子任何不好的念头。
一位刚领洗不到半年的兄弟,不幸触电身亡,撇下妻子和不到一岁的儿子,母亲殷玉梅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几乎就要崩溃了。也是刚刚领洗的她,信仰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
神父是教友的亲人,我把沈神父当做父亲看待,每次探亲,给年迈的母亲一份礼物,同样给沈神父也是一份礼物。中风的人,特别怕冷,往往冷得发抖,我对老伴说:“神父怕冷,给沈神父做一件丝棉袄吧!”
吃斋念佛的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看到圣母像后,吓得不敢吱声,诚惶诚恐,纳拜不停。为什么天主及天主母像有如此魔力呢?这与西洋画逼真而高超的画法有很大的关系。西洋画流布中国即是从圣母像开始的。
记得那是1996年的春天,神父和会长带着4个望教的姐妹来到我家,与我和我的母亲一起领洗,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基督徒,真正成了主的女儿。
他放弃并不断地放弃着居家的美好与舒适,却踏上并永远地踏上了那条很少有人涉足的道路;他放弃并不断地放弃着父母双亲的呵护与骨肉的体贴,却踏上并永远地踏上了那条注定要一生给予的道路;他又怎能够忘记离家时母亲眼中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