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康志杰教授: 教宗方济各因仁爱而被拣选(教宗格言),实践仁爱,保障和促进个人的尊严,保护人的生命,促进世界和平是当今教宗的工作目标。
翁德光神父在用老式打字机打字中国与教育使命1988年8月,翁德光神父被派往香港特区,并在中国武汉理工大学任教,教授写作、美国文学、家庭心理学、电影与口语表达课程。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不聊生,全家便随父亲从保定南下,到了武汉,后来又迁到了香港,那时的汪中璋只有三岁。由于生活总是颠肺流离,不久,全家人又都返回了北京。
因为那个年代,全国各大修院都缺少哲学教师,有许多兄弟院校也邀请我去讲授哲学课程:我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讲授过《哲学伦理学》和《人生哲学》,在河北石家庄,武汉中南及四川、沈阳、山东等神学院先后主讲过《哲学伦理学
前些年,武汉某党校一位校长不幸病故,怀着丧夫之痛的妻子与众人一起忙着丧事,待丧事忙得差不多了,她趁人不备,躲进房间服毒自尽。我办公室的同事不少人熟悉他们,不免议论纷纷。
1975年至1977年曾在台湾学习工作,1977—1988年边工作边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88至1992年在香港特区服务及中国武汉理工大学任教。
信仰成为了吴理芬生命中的至宝和生活的动力,新教友黄欣对笔者说:吴理芬对信仰执著热心,对教会慷慨大方,对人以诚相待,我是武汉的教友,第一次来她家时,她亲自与司机一块儿到车站接我,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完全可以让司机自己去的
引领对天主教神哲学的研究,包括对托玛斯阿奎那著作的系统的研究的,一个是北京大学,像赵敦华教授等,代表著作《基督教一千五百年》;在武汉大学,他们搞了系列的对托玛斯阿奎那的研究,翻译《神学大全》,但是他们很遗憾在这个过程中间
我熟悉的武汉教区德高望重的老教友郑光启,他在众多兄弟姐妹间排行老幺,1945年在他10岁时,他的任教会会长的父亲当弥留之际,他的母亲来到床前对濒死的父亲说:“你过去之后,要当面向天主恳求,务必给我15年阳寿
带领我们参观讲解修院的还有一位吕神父,他原是武汉中南神学院的神父老师,我二十多年前常去武昌教堂望弥撒时,顺便去隔壁的中南神学院玩,找吕神父聊天,我们可以说是老朋友、加老乡了,后来中南神学院关闭了,现在他是佘山修院的常驻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