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白衣战士,新闻记者身先士卒,勇敢地冲上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南方、北方、老人、青年,四面八方的志愿者纷至沓来;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纷纷捐款捐物,积极踊跃地参与抗震救灾。
我们习惯看到积极生活与默观生活、使徒生活与隐修生活之间的分离。依纳爵却让我们了解到将信仰生活视为一体是何等重要,就是说,既要看到使徒服务的幅度,也要在默观的幅度上看到其终极意义。
‘我拥有对生命的希望,拥有对天主的希望’;我们必须说:‘我对耶稣基督怀有希望,祂是活着的位格,现居住在圣体内,临在于祂的圣言中’,否则这就不是望德,只是积极的情绪
最早从事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和研究的学者之一;宗教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宗教社会科学高峰论坛(2008年,北京)组织工作的参与者。
昨天早课后,弥撒前,我在教堂里呼吁大家积极“索阅”“信德”和各种教会书籍,收到不错的效果。整理出来,给各位主内的神父、会长及义务发行员弟兄姊妹提供参考和借鉴。
让我们积极、喜乐地携手向前迈进吧!
福音的宣讲必须具有积极性质:关怀、尊重、同情、耐心。司铎的弥撒讲道必须远离纯粹说教或灌输思想的宣讲,必须具有积极性,不让人做消极的囚犯,而要常指出希望,说出燃起心火的话语。 第四点:交谈与相遇。
在特区政府发表为期五个月的政改咨询之际,香港教友也积极讨论普选议题。 政务司长林郑月娥12月4日宣布就下一届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展开首轮咨询,让公众发表意见。
他们的团队中有一位身患癌症的队员,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着信仰,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投身福传工作。就是她只身一人到天津西开朝圣学习,通过她提出了沧州堂区的邀请才促成了这一次的福传交流。
12月24日晚上6:30,公义堂区开始圣诞前夕弥撒,弥撒前公诵玫瑰经,教友们积极办告解,以纯洁的身心恭迎耶稣的圣诞。弥撒后举行圣诞前九日敬礼,明恭圣体,教友们都谦逊的诵经祈祷,祈求圣体中的耶稣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