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时代,当地教会曾因它对罗马的忠贞而饱受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Stalin)下令消灭教会,主教、神父和信徒在共产政权下面临迫害与殉道。
耶稣基督透过十字架的苦难,以崇高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对死亡做了终极性的承担,以自己青春和热血诠释了死亡是每一个人必经的生命过程。
容忍缺陷,善待苦难,从不圆满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庄严不可欺,这是灵魂赐予的礼物。明乎此,我们就可把人生的不圆满视为灵魂丰富得以体现。忧郁是欢乐的前奏,挫折或许是成功的条件。
教宗解释说,一如索福尼亚先知教导我们的,怀疑、急躁或苦难不应该使我们双手低垂(参:索三16),因为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主快来了(斐四5)。
问:在亚洲还有很多基督徒正在遭受苦难。答:是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在今天亚洲人依然认为天主教会是一个与西方有关的教会。这是福传的一大障碍,故此需要提倡信仰本位化,需要与其它宗教对话。
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先考虑该如何宣讲,而是去领悟我们心中已有的宣讲;这宣讲已经存在於服刑人寻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於他们渴望脱离苦难的呼求中,存在於他们的劳苦与喜乐中。
这个问题攸关所有人的利益,致使我们的共同家园承受诸多苦难,要求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必须有能力克胜自私主义,因为自私妨碍这项全人类切身权利的落实。
我不知道一颗被苦难和亲情锤炼了二十多年的心,已经到了何种境界。启迪: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家庭不是课堂,无需分辨对错。人与人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十字架的圣德肋撒·贝内代塔原名埃迪特·施泰因,1942年8月9日作为其苦难人民的女儿在奥斯维茨集中营去世。
阿尔及尔总主教德法尔热(PaulDesfarges)也于11月12日为阿尔及利亚19位殉道者荣列真福品发表牧函,强调这19位殉道者发出了一项共同呼吁,他们在受到考验的时刻留在了苦难中的朋友身旁,他们的态度今天仍是我们教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