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教会在本质上是传教性的(Mission),教会的基本特性是传教。基督的命令是“传福音于万民”(谷:十六,15),3此命令是给予整个教会及其所有子民的。
关于后者,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说,旅途中的教会在本质上即常有传教特性,因为按照天主圣父的计划,教会是从圣子及圣神的遣使而发源的。
在谈到《我必远游宿在旷野》这首歌曲的创作经历时,安娜说,因为四处传教的缘故,令她内心充满了感触,这首歌就是在传教的路上,受到圣神的启发,一挥而就的。
就我看到的情况而言,天主教的传教,总体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光是心动,而却很少有传教的行动。教会上面不动,仅靠下面的教友自发的搞,这恐怕也是传教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利玛窦神父本人而言,文化交流仅是他传教的方式,是使福音扎根中华大地的工具。他的这一传教方式为天主教在中华大地明清时期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鲜为人知的是音乐交流在他的传教生活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耶稣开始传教路过葛法翁时,看见玛窦在税关上,就用慈祥、神奇的目光看着他,并对他说:来,跟随我吧!
因他享有罗马身份,可周游罗马各地;他更可用希腊文向外邦人传教,所以拥有“外邦人宗徒”之称。
该中心由玫瑰圣母传教修女会(MSHR)管理,一直以来是该地区许多村民的希望的救助,不仅如此,人们确信这里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且知道无论能否支付,都能得到帮助。
我们对西方传教士的一些看法受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非基督教思想的很深影响,所以我们的传教史研究也需要关注西方教会史和修道传统研究中的学说史和文化史。也就是说,全球史的视野有助于传教史研究的深化。
汤开建教授:我认为这个研讨会很好,我特别关注中国天主教区域史研究,发现很多地方教会的本地化问题都很模糊,很多著作都很粗犷,没有落实到具体问题上,要把每个地方传教史的细节搞清楚,这有助于教会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