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透过圣经,我们豁然明白:您这是要效法耶稣、相似耶稣、跟着耶稣呀!救主耶稣临终时只有他的母亲玛利亚、他所爱的那个门徒和几位妇女陪伴,甚至没有人给他送葬。
我对她说:“在弥撒时,你看到神父用何等爱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拿起这饼,因为他知道这就是耶稣的身体。当你拜访垂死者之家时,看到我们贫困者残缺的躯体,也要同样的对待他们,因为那是同一位耶稣的躯体。”
岳2:12-18,咏51:3-17,格后5:20-6:2,玛6:1-6,16-18教会礼仪年的四旬期开启了默想主耶稣的苦难和死亡的生命更新期。
触摸世上的苦难对于今日的挑战,首先是战争,教宗说,“世界陷入一片火海,战争的疯狂用死亡的阴影覆盖了各种希望。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希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解除我们言词的武装,使用温柔的言词。
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正是这一真理的见证:当他们倚靠上主的律法,遵行祂的旨意,便在旷野中得蒙保守,在强敌面前得享平安;当他们背离上主,转而倚恃自己的力量或外邦的偶像,便陷入迷茫与苦难。
马立仁是陕西凤翔教区瓦窑头堂口的老会长,90年代曾带领教友修建瓦窑头耶稣圣心堂,接纳无处安身的教区小修院驻瓦窑头堂内多年。
在他的女儿王丽霞老师的悼词里,我们获知在文革的年代中,王教授被打成右派,他把一切不公正的和非人的待遇,都当成是对他信仰的考验,从来不和人斤斤计较、记仇怀恨,他说:“要信仰就要有牺牲,就是要准备经受苦难
其他宗徒也是一样,大家都撇下耶稣逃跑了。
无酵节的第一天,即宰杀逾越节羔羊的那一天,门徒对耶稣说:你愿意我们往哪里去,给你预备吃逾越节晚餐?
玛窦就起来跟随了耶稣。(玛9:19)其实,天主的国并不在于吃喝,而在于义德,平安,以及在圣神内的喜乐(罗14:17)信德是正义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