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段段旅途行来,终点又是下一个起点的延续,繁华落尽都是虚空,方忆起返本归真,大道万千,最后都指向罗马。生命准该有一个归宿;精神准该有一席之地;心灵准该有个家园;灵魂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乡吧!
我们坚决相信,在罗马与我们牧者一起举行的这个独特盛事将成为天主介入我们历史的起点。」这位缅甸神父最后重申,「和平是可行的,它是唯一的道路」。
“是的,天父,祂改变了纪元,我们现在以耶稣的出生为起点计算年岁……”但祂是否也改变人心呢?你愿意让耶稣改变你的心吗?或者你依然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基督徒,不想行动?请仔细想一想:你是耶稣的热心使徒吗?
基督信仰里的历史观不是凭人自己的想象得到的一个永无休止的循环,而是天主子给人「启示的」历史观:人在世的生命只有一次,即有起点和终点,向着目标〈永生〉前进的直线运动〈此直线有可能是用「生花之笔」所画的「直
因此,教宗称四旬期是「逃离奴役、走向自由的出谷经验」,而这段与天主修和的旅途,无法单靠一己之力完成,因为它的起点是要承认「自己需要慈悲」。
「上述的阶段看似构成一个线性的进程,天主子民表面上只出现在起点,让人误以为决策进程却把持在少数人的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循环的进程实际上,「普遍的共识源自于聆听所有的人」。
特别是基督徒,教宗本笃十六在《天主是爱》的通谕中说:基督徒的开始,不是做一个伦理的决定、或者一个伟大的观点、而是一个事件的相遇、是与一位的相遇,这会使生命有一个新的起点,因而有一个决定性的指引。
对于我,臧克家笔下的渺小是赤心归主的一个起点。这个渺小,是在同一位造物主前把人放在平等线上,渺小是把人还原成人。孟子曾经说过:大人也,不失其赤子之心!
天的旅行,结束了6天的朝圣之旅,然而,大家所感受到最深的除了天主的爱就是天主的爱,耶稣时时刻刻都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所到之处到处都充满了天主的爱,虽然结束了旅行朝圣,而我们的信仰旅行才刚刚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正在开始
教宗说:“显然,圣文都拉神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以方济各的特恩为起点,这位亚西细的圣方济各用自己的一生指出了爱的首要地位。他令他同时代的人信服的不是用话语,而是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