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令人称奇的善终从传统文化来讲,百岁老人去世属于喜丧。不过,失去这位前辈,我们大家心里还是难以割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
在所有对话中希望用我们的方式参与,让问题得到解决,让社会发展得更好,这既是神学的期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
(礼仪11)今天的中国教会应该踏上一个新的起点,将礼仪改革从实践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更深层的水平,那就是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仪式的适应,而是探讨礼仪神学的本地化。
他还用法文发表了30多部研究中国文化的专著,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中国的智慧》,他还与汪德迈教授合著了《理解中国》等代表作。同时他也致力于中法两国在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
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举办的《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马英林主教就利玛窦神父独特的贡献做出三点总结,值得关注:1.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努力将基督福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天主教信仰及其所依附的西方文化兼容和沟通?宗教术语的翻译之争和礼仪之争已经很清楚指明这方面的重重困难。利玛窦的变通就足以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吗?
在这方面,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传统文化或许能为天主教的礼仪神学提供有用的启发,按照这种文化,礼的根本在于敬,没有敬的礼属于虚礼,有敬的礼才能益人和立人。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要服从国家的法律,按我们教会正统的教规,要把好政治关、信仰关;2、在当前的背景下传福音,我们一定要适应中国社会的这个大气候;3、福音本地化,立足中国文化,从我们教会的名称要立足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十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学习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本场所人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宗教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