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说:「朝圣活动是所有宗教传统表达信仰的重要方式。」他解释,对天主教徒而言,「朝圣是一种奉献,表达渴望藉一种特定时刻的祈祷和朝拜令自己转化」。
在教宗出发前,余兴植枢机接受本新闻网采访,讲述了他的故乡亚洲、一片拥有丰沛文化、多元宗教的土地。信仰要在那里扎下根基,一大挑战在于本地化的进程。枢机说:“这要通过新的语言和新的牧灵模式来发展。”
随着本村及邻村教友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个聚会场所,但地基问题很难解决。叶凤爱就主动把自己为儿子娶媳妇盖新房的宅基地献出来,用做了建祈祷所之用,现在已经完工投入使用。
由于当时厦门没有教堂,就租用厦门港郑氏祠堂附近的房子作为弥撒场所。因福传发展很快,信徒增加,旧教堂容纳不下,又择地在曾厝建教堂和住房。
(咏41:6)第二种方法就是稳坐在自己的内室,这本来就是内修生活的场所:在受诱惑时,不论给自己编造了多么冠冕堂皇的藉口,切勿离弃小室;而要稳坐小室之内,坚忍不拔,勇敢地迎战攻击者,一切攻击者,尤其是使人心烦气躁的魔鬼
在寒冷到来前,这是一个理想的避寒场所。在不公平的现实面前,他们没有停止求生的尝试。但要命的是,正是求生本能夺走了几个孩子的生命。毕节市5名儿童的身份直到数日后才得以确认。
为使青年明白什么是传教使徒,教宗使用了三个比喻:播种的田地、锻炼的场所和建设的工地。教宗方济各向200多万名青年说:你们是信德的田地!你们是基督的运动员!你们是美丽教会和美好世界的建设者。
同时也建了一些规模较小的祈祷场所,总的来说大小教堂与祈祷所共建了100座多一点,不到110座。开放后最早建的是阳曲镇天主堂,规模较小,只能容纳500人左右,那是1982年的时候。
至此,颂扬天主的声音有了固定的场所,天主之光开始照亮俗尘滚滚的河间城区。我不知掌握的资料是否准确,河间天主堂经过数十载的努力,应该是到了1922年方达到空前的兴盛。
家庭构成生命与爱的团体,是建立在婚姻圣事上的小型教会以及学习爱护公益的场所。关於今日家庭的使命,艾尔多枢机提出3个要点。首先,婚姻不仅是一个外在和情绪化的现实,也是灵性和教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