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上午朝拜圣体直到中午。她们两人一组,依次在圣体前祈祷默想半小时。她们的日常活动就是劳作、学习和祈祷。贞女们生活简朴。一个贞女一周的花费只需要五先令。
去年8月底,爱心小组去慰问他,又给他讲道理,使他回心转意,从那以后,天天坚持进堂参与弥撒、领圣体,他爱人说:“老罗简直变了一个人,真感谢天主!”
我们步入教堂,跪下朝拜圣体,为我们每个人的意向祈祷。
他们在后来的圣言和圣体中被唤醒,然后马上返回刚刚伤心失望离开的团体,并给其他人宣告主复活的希望。厄玛乌两位门徒的经验也是我们的经验。事实上,在生命的路上,我们视耶稣为陌路人远远多于认出祂复活的面貌。
圣体降福后,朝圣长队拜着苦路,沿着十四处向山顶圣母大殿行进,山上山下是绵延不绝的人群。登上山顶,是闻名中外巍峨屹立的佘山圣母大殿,圣母堂内外挤满了朝圣者。
圣体圣血节的烛光祈祷中,天真烂漫的儿童、白发苍苍的老人及神情庄重的众多青年,在点点烛光的映衬下,那份对上主的虔敬、赤诚,那一段段质朴、真切、优美的祷文,让我深深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共融之美。
又如想对饼酒本质变化加以解释,传教员有时称饼酒本质变化为奇迹,这个说法不正确,奇迹是显而易见的,若说圣体是奥迹便好得多了。如若不然,教授圣经,就可能发生较多的错误。
圣体圣事,可谓天主铺张豪宴的圣事。在此圣事中,天主竟把他本身和圣宠一起赐予世人,不仅在举行弥撒时,而且他一直真实临在于圣事中。
事实上,独身是通过每天领受圣体把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了耶稣。因而,耶稣通过圣事把他自己给了独身者,独身也是一个双边的彼此之间爱的给予和接受。
这座教堂不到一百平方米,朴素无华,平时不供圣体也无人留守。小堂中央有一石棺,仅是象征性的衣冠冢而已。一块康熙年代的石碑,证明这里确实是沙勿略临终之处。小堂后面丛林中竖立着十四处苦路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