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罗马斗兽场基督徒的惨叫到君士坦丁的战旗上出现十字架,从罗马帝国敬拜太阳神逾越到对真正光明的敬礼,从尼古拉主教圣诞老人的传奇故事到琳琅满目的圣诞礼品在商场铺天盖地。
于是,基督信仰也沦为一种无害的虔诚敬礼,既不打扰当权者,也不做出具体的爱德行动。”
来自教区11个堂区的合唱团带着19首颂歌登台献唱交流,敬礼荣福童贞圣母玛利亚,也表达着他们对合一共融,共济时艰的渴望。詹思禄主教在圣乐交流会上表示,圣乐是用来赞美天主、光荣天主的一种特殊语言。
如今,圣女罗撒的遗体保留在透明棺木内,前来敬礼的朝圣者络绎不绝。帕洛塔女士进一步阐明,“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向她致敬,不只是维泰博本地人,也有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信友。
编者按:在19世纪的意大利亚士地省,我们的教会曾出现过一个伟大的圣人———圣若望·鲍思高。他因其独特的教育方法而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被誉为青少年教育家。
有哲人对此理解颇深: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圣人的原意?探讨死亡是为了彰显活着的意义,一个不了解生活、不认识生命的人,死与活又有多大的区别?议论生死不是晦气,是为了生命更潇洒地走一回。
我们至多可以想到祂是一位大先知,行了善事,是一位圣人。当时,门徒和群众的心还没有做好准备去理解祂。他们不理解先知的话,也不理解耶稣就是祭献的羔羊。
自寻烦恼不是基督徒的行为,教宗说:「从来没有圣人或圣女哭丧着脸,从来没有!圣人们总是面带喜乐,在磨难中至少也面带平安。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7月16日在鲍思高神父冥诞200周年之际,致函慈幼会总会长范达民(ÁngelFernándezArtime)神父,感谢天主赐予了我们这份青年的圣人的恩典
入门圣事以隆重的诸圣祷文开始,全体教友呼求天上的圣人圣女一起为候洗者向天主祈祷。在党主教的询问下,候洗者与全体教友表明弃绝罪恶,宣认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