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更有诗意,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啊!(生命中有许多奥妙,信仰生活更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人都像圣奥斯定、圣多玛斯那样精通神学、哲学,不是人人都像圣保禄那样由耶稣直接行圣迹去感化他。
天主趁着晚凉在乐园中散步(创3:8):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表示在创造的计划中,人类原享有天人合一的亲密关系。 不幸,原祖违命犯罪,天主把他们逐出乐园(创3:23)。
耶稣却告诉我们,唯有那摆脱了一切幻想,没有千年王国的幻觉,不追求虚无缥缈的乐园、不迷信天上的预兆,而仅仅谋求意志之正直和灵魂之诗意,在自己心中再造天上异象的人,才能在心灵中重建真正的天主之国,唯有他们才更加幸福
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宁静确是一种享受。夜晚,独自漫步在社区花园竹林中,宁静在夜的气息中流动。
教宗本笃十六向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讲话时也提到若望二十三世那载入史册的讲话,他把这月光的讲话定义为难忘的,充满诗意、仁慈,出于肺腑之言。
布鲁克女士却不同意这个观点,她说,“死人毕竟不能发言”,莱维的想法“非常美好,具有诗意,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我不赞成这种因自己幸存而感到的内疚”。
阿炳是个瞎子,但他拨亮了在音乐天堂的明灯,一手漂亮的二胡使他坎坷的人生充盈着凄美的诗意。
目睹这些情景,不由得心头涌起些许诗意,于是作七绝小诗一首于后:灾难无情人有情,相逢相识心感恩;主恩永伴亲临在,爱主爱人显主荣。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儿童也是温柔的同义词,他们用诗意般的目光看待生命,因为一颗温柔的心能感受事物,不限於将事件当作纯粹的物品来对待。儿童也意味着仍有微笑和哭泣的能力,这在许多成人身上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