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说的是清末李太璞与夫人方氏二十年间悲欢离合啼笑姻缘之传奇。故事虽为杜撰,但通篇都在弘扬天主教教义,宣扬爱人爱物爱天主的平和之心。结构始于一梦,梦醒书止。
早在清末时,这一带村民已接受了福音。纯朴的民俗与福音结合后,使这里的人特别虔诚而善良,他们日出而耕,日落而归,世代繁衍,其乐融融。
听母亲说,他出身于清末穷秀才家庭,对满清很是依恋,尽管中国解放了,但是他依然留着他的大辫子。
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无不禁教,但禁者自禁,传者自传,至清末方渐复生,并有所发展。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清末民初西洋画“流入中土”的新迹象和新特征。下一篇请读:《徐宝庆与土山湾》
其一,清末交通不便,国人受地域所囿,语言交流少,多用方言。
1970年代,著名天主教史学家方豪(1910—1980、浙江杭州人)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黄伯禄》传文末赞道:清末,江南教区,耶稣会与非耶稣会中、西司铎,人才辈出,黄氏为其中之佼佼者
也许正是因为它坐落在山势水势险要的地方,镇上的大多数建筑还都保持着清末民初的原貌。茶马古道留下的青石板路也依然存在,仿佛见证着朝代的更替和人类的繁衍不息。磨西天主教堂就坐落在古镇之上。
天主教自清末传入本村以来,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高家堡堂口原属榆次教区管辖,1980年划入太原教区。起初教友诵经祈祷、恭敬天主都聚在一户民宅内,1905年由教友筹资建起一座约100平方米的圣心堂。
大体上说,清末乡村教会的植树造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把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发展农业生产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