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从牧灵方面看,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和后来的教会训导文献都明显指出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教导未来的司铎认识教会的真正共融,因为在基督信徒团体中,任何职务和神恩都应该为教会的圆满共融服务。
二、传承: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爵在他致厄弗所人书中说:“我们的天主,耶稣基督降生于玛利亚”在公元第五世纪时,教会为了针对奈斯多略异端,在厄弗所召开了一次大公会议(公元431年)这次会议中,隆重宣布了圣母为天主之母的信理
事实上,圣门开启之日,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闭幕五十周年。教会深感须要保持这事件的活力。偕同大公会议,教会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
这不是别的,而是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于1965年即将结束之际,参会的四十多位主教聚集在这墓窟中,不但举行了感恩圣祭,同时也按照他们对梵二精神的理解,共同签署了一个被他们称作是《墓窟公约》TheCatacombs
为了建立此一敕令的永久性,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公元三二五年),在会议上表决通过父权、威权且反对女性崇拜的信念。
感恩圣事是教会合一的泉源,耶稣在受难前夕曾为了这合一而祈求说:「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教会从圣体起成为「共融」,在圣体圣事内,基督临在于面饼和葡萄酒中,用祂那爱的献祭把教会建成祂的奥体,将我们与三位一体的天主合一、我们之间结合在一起(参见格前10,16ss)。
失望、多元化、冲突、敌意,都将通过十字架的血重新修好、修和;重新合一。因着基督的复活和举扬,新的开端已经到来了。祂吸引了一切、加以更新、使之参与天主的永恒喜乐。
如此举行,并非为增加礼节外表的隆重,而是为使教会的奥迹——“合一的圣事”,更明确地显示出来[79]。
共融这两个字最能代表天主对人类所付出的真爱,并与天主合一。天主渴望共融——活泼而有生命力的合一,这来自两方彼此亲密的表达,真正互相交流的联系。